中国古代女性之最——武则天的赫赫功绩
我们说武则天是个非凡的女政治家,就是因为她以一个绝对不允许做皇帝的女人,真的就做了那么多年的皇帝,不管史臣们承认与否,也不管武则天本人临终前为了死后的“血食”配祭,而去掉了自己的帝号。也就是说,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个极度的男权社会里,一个女人要同皇帝的头衔联系在一起,要面对多么巨大的困难,要冲破多大的观念上的障碍,要有多么大的勇气,要有多么非凡的毅力和政治才干。武则天经历数十年的艰难和曲折,她面对整个男权社会压力、满朝文武的男人,有多少次死亡和打击,他稍不慎就会变成牺牲品。但她终于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凭着自己的百折不挠的毅力,让男权社会向她低头,让男权社会为她付出代价。终于抢夺了男权社会的驾驶楼,使历史的列车脱离轨道,扭到她的轨道之中,向历史宣布,女人也能做皇帝,而且能做一个好皇帝。武则天是一个有作为的女皇,对唐代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出现有着不可抹灭的贡献。
她重视农业生产,关心民生。她尽量减轻赋税和徭役,天册万岁元年(695年)免除全国一年的赋税、洛州免征两年。为应付边疆的战争,推行军屯制度,几年积蓄的军粮,可供十年需。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全国户口迅速增加,由贞观晚年的二百八十多万户,增长到女皇晚期的六百一十五万户,人口达到三千七百一十四万多[ 《资治通鉴》,卷208,神龙元年。]。
女皇执政期间,使唐代疆域达到顶端,军事上的成就远超贞观时期,基本解决四境的争端。使西域和西南部许多少数民族区域纳入多民族国家的版图,使中原和边陲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自高宗显庆初年开始,已安定多年的唐朝边境,形势又发生了巨大变化。西部突厥向唐朝西域侵扰,使西域少数民族不得安宁。东部与唐朝关系官切的新罗,受到高丽和白济的包围,频频向唐朝求救。武后和高宗奋太宗贞观讨伐四方之威猛,对突厥和高丽用兵。自显庆元年(656年)至麟德元年(664年),以十年努力,使唐朝边事大为改观,其武功超过了贞观之时。
这期间,是武则天为皇后辅佐高宗到垂帘听政阶段。因高宗才智平庸,加上身体多病,朝廷内外大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就是说,包括对外用兵的大事,高宗悉“委以”太后。武则天深受唐太宗的影响,内治与外武,皆不同凡响。
贞观年间,东突厥为太宗征服,贞观至高宗初年在塞内塞外分置六都督府和两都护府进行管辖。但是西突厥仍称霸西域,威胁着唐朝的西部安宁。永微二年(651年),西突厥首领阿史那贺鲁击破唐朝的射匮可汗,在碎叶自称沙钵罗可汗,在那里设牙帐,侵扰大唐西部领域,向唐朝示威。
显庆元年(656年),任葱山道行军总管的老将程知节受命讨伐西突厥。击其歌罗、处月二部,斩首千余。副总管周智度进攻骑施、处木昆等部,也取得了胜利。同年十二月,程知节又率部达鹰娑州(今新疆焉耆),前军总管苏定方破西突厥别部鼠尼施。然而,副大总管王文度畏敌如虎,竟矫诏“以程知节恃勇轻敌,委王文度为之节制”,从而篡夺了兵权主管,力主防守,延宕不进。后又杀死前柬投降的突厥人,分其财物,苏定方屡劝不从。造成将士离心,无功而返。高宗、武后查得实情,把王文度治罪除名,程知节以“逗留”不进免官。
西突厥尚未平定,武后与高宗则大胆起用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再率燕然都护府任雅相等将领,再讨西突厥。灭西突厥,俘获沙钵罗可汗并押送长安。高宗、武后命于西突厥故地天山北路建北庭都护府,统辖昆陵、濛池二都护和二十三个都督府。龙朔二年(661年)在天山南路分置十六个都督府,及八十州,一百一十个县,军府一百二十六个,皆隶属安西都都府。
这次对西突厥的用兵,是贞观以后,高宗朝取得的首次军事胜利。从而解除了西突厥在唐朝西境的威胁,恢复了唐朝在西域的统治地位,对巩固西部边联,维护国家统一,发展中原和西域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商业流通,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大唐东部的朝鲜半岛上,是高丽、百济和新罗的三国鼎立。新罗与唐朝关系密切,却受到高丽和百济的联合进攻,唐太宗晚年曾钦征高丽,但却无功而返。
显庆三年(658年)高丽、百济夺新罗三十三城,形势危急,向唐朝求救。高宗、武后遣营州都督程名振和中郎将薛仁贵往攻高丽。显庆五年(660年)。百济攻新罗,高宗、武后诏令薛仁贵等与战,两军在横山大战,打败了高丽大将温沙门,取得了胜利。而唐军主力十万由神邱道行军大总管统带,讨伐百济。苏定方于同年八月在山东城山渡海至朝鲜半岛,与百济军队战于熊津江口,大败百济军。苏定方挥师追击,直抵其都城固麻。两军又于城下大战,百济全军败绩,百济王义慈与太子隆逃至固麻以北的一个小城。苏定方追至城下,迫其五部、三十七郡部众全部投降,唐朝在百济置熊津等五个都督府。
苏定方押着义慈父子献俘于朝廷。同年十一月戊戌,高宗、武后登上则天门接受俘虏,又当场释放,表现了赫赫的大国风度。使唐太宗征服朝鲜半岛的愿望初步得到实现。
朔元年(661年)三月,高宗在胜利的冲动下想效法父皇,亲征高丽。此时,高丽军队包围了郎将刘仁愿留守的原百济都城。武后见高宗身体太差,劝阻钦征,连当时的战事,也由武后亲自布置指挥了。派检校刘仁轨率部入朝,往救刘仁愿。入朝迅速解了刘仁愿之围,于熊津口结阵。随后,西路军主帅苏定方率军入朝,连战皆捷,遂围平壤。高丽统帅盖苏文率数万军队坚守鸭绿江,与唐军任雅相等军交战,曾败高丽军。但因任雅相病殁军中,苏定方久围平壤不下,武后再命回师。仅留刘仁轨、刘仁愿驻守熊津口。
尤朔二年七月,百济残军再叛,并向日军请表援军进攻仁轨、仁愿军。两军战于白江,四战唐军皆胜,烧毁曰本战船四百艘,百济同曰本联军大败,仁愿归国。仁轨在百济统计户口、恢复生产,立唐社稷。百济人大悦,全境各安其业。仁轨率士卒在百济屯田,积粮备战,准备经略高丽。
与此同时,西路回纥乘唐用兵朝鲜而犯西北边疆。武后与高宗商后派武卫大将军薛仁贵等出兵征讨,仁贵仍骁勇异常。两军交锋,他骑在马上张弓近逼敌军大营,向敌人前军将校发射,连发连中。敌军丧胆后退,仁贵挥军追赶,两万余敌军尽被逼下峭壁摔死。军中唱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资治通鉴》,卷200,龙朔二年三月。]
回纥部平,唐朝在其部立云中、安北都护府。仁贵班师回朝,武则天亲自接见了他。后仁贵再度出师高丽,被武则天授威卫大将军,加封平阳郡公。乾封元年(666年)五月,高丽统帅盖苏文死,内部发生变乱。武后认为这是平定朝鲜的大好机会,便派兵东征。经过选择,乃派契苾何力、庞同善、高侃、薛仁贵等几位大将军,各带人马,分路进发,决定一举平定。
李勣已是76岁的老将,他也决定在有生之年为国立最后一功。他率部直抵高丽之新城,此城乃高丽西部重要举事据点。他命军队登上城厢高山,俯瞰发箭,城守军官惧怕,开城投降。随后催军急进,连下高丽十六城。薛仁贵在这些城镇的攻占中尤为骁勇,战功卓著。
总章元年(668年)二月,薛仁贵仅率三千人马进攻扶余城,与该城守军万余人大战,一战大大捷,周围四十余城闻薛仁贵之名,尽开城请降。
李勣闻之,派随军侍御史贾言贵向京告捷。武后和高宗问战事情况,要言忠说:“高丽必平。”问曰:“卿何以知之?”对曰:“隋炀帝乐征而不克者,人心离怒也。先帝东征而不克者,高丽未有衅也。”还说,如今国家富强,陛下圣明,将帅尽力,高丽内乱,所以克高丽的日子不会长了。武后和高宗问军中诸将的情况,对曰:“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虽不善斗,而将军严整;高侃勤俭自处,忠果有谋;契苾何力沈毅能断虽顾忌前,而有统御之才;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李勣也。”[ 《资治通鉴》,卷201,总章元年二月。]高宗和武后听了,深信其言。从贾言忠的分析,可以看到武后、高宗知人善任,对将领的调度甚为得当,这是当时取得军事胜利的关键。
扶余等城下,李勣挥诸军包围平壤。月余,敌军无力再战,遂开城投降。总章元年十月,唐军胜利回长安。十二月,高宗、武后在龙首山的含元殿举行了受降仪式,赦免了高丽王高藏等君臣,并封授了唐官。高丽五部、六十九万户,分置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个县,以安东都护府统辖。
朝鲜平定仅二年,西部烽烟又起。咸亨元年(670年)夏四月,叶蕃攻陷西域十八州。时称“二圣”的高宗、武后派薛仁贵、阿史那道真和郭侍封率西征。薛仁贵率大军先行,辎重随后。唐军在积石河口大败吐蕃兵,但军需辎后果全部被吐蕃夺走,只好退守待援。唐军失去军需粮草,无力作战,被吐蕃大军打败,几乎全军覆没,只得与吐蕃妥协,率残兵东归。薛仁贵、郭待封等主将皆被除名。
仪凤元年(676年)八月,吐蕃又犯叠州(今甘肃迭部县),时称天皇、天后的高宗和武则天令宰相刘仁轨出师,但受朝中李敬玄掣肘,则以李代刘前往。李敬玄毫不知兵,与敌兵初战即溃,在危机关头,赖百济降将黑齿常之率数百人袭击敌军后路,方使唐兵得救。
永隆元年(680年)七月,吐蕃再次进犯。被提为武卫将军的黑齿常之在河源击败之。高宗武后再提他为河源军经略大使。他在河源一带屯田,并建烽火台戌所70余座,以防吐蕃。吐蕃颇畏黑齿,竟不敢进犯河源。
总之,在武则天辅佐高宗的时代,东西征战,军事上基本取得胜利,大唐声威高涨,边疆得以保卫。在四境建立四大都护府,并扩大了贞观年间所置的一个都护府的疆域。这五个都护府是:
(一)单于都护府。麟德元年(664年)由云中都护府改置。治所在云中城,统辖区突厥数部,相当今天的内蒙、阴山、河套地区。
(二)安东都护府。总章元年(664年)置。初治在平壤,辖高丽、靺鞨各部。西起辽水,东至朝鲜北部,南北抵海。后来治所移至辽河之新城。
(三)安北都护府。总章二年(670年)置。辖治约今蒙古、俄西伯利亚南部一带,统管碛北铁勒诸部。
(四)安南都护府。调露元年(679年)置。治所在宋平(今越南河内)。
(五)安西都护府。贞观十四年(640年)置。治所西(今新疆吐鲁番东高昌故城),统安西四镇。显庆、龙朔年间(661-663年),唐军平定西突厥,辖区扩大至今阿尔泰山西至咸海及葱岭的东西各部的诸城邦国。咸亨元年(670年),治所移至碎叶城。武则天临朝后,最初起年四境无事。自垂拱三年(687年)突厥、吐蕃、契丹先后犯边。女皇武则天借雄厚的国力和多年处理边境战争的经验,调兵遣将,逐一平服,使边境复归平静。
先是突厥部于垂拱三年(687年)犯昌平、朔州等地,武则天命左右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和李多祚讨伐。二将皆为智勇双全的少数民族老将军,在朔州大破乱军,突厥军队退走漠北。
长寿元年(692年),吐蕃再起。武则天派武威军总管王孝杰、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率兵击之。王孝杰也是一位久经战场的老将,他连败吐蕃犯边之军,恢复了战前的西部边疆形势。
其间,唐朝东北边族契丹强盛起来,当西部边患平息后,威胁唐朝的便是契丹族。太宗贞观年间,契丹臣服大唐。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大唐营州(今辽宁锦州市)都督赵文翙施行暴政,虐待臣服大唐的契丹酋长,激起边事。这年五月,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攻陷营州,杀死赵文翙。李尽忠自称无上可汗,占据营州。以李万荣为前锋,四处攻掠,数日间有兵数万,进军檀州。
武则天闻警即派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等二十八将讨之。
但是,唐朝大军未及对阵已中奸计大败。武则天闻报大怒,下令:“天下系囚及庶士家奴骁勇者,官偿其值,发以击契丹!”[ 《资治通鉴》,卷205,万岁通天元年九月。]令山东近边各州置武骑团兵。其意思是广泛征庥兵员,发动近离战场地区的民众,组织抗契丹的军队,坚决消灭契丹叛军。
并任命同州刺史武攸宜为右武卫大将军,任清边道行军大总管;以英勇善战的王孝杰为清边道行军总管;右拾遗陈子昂为攸宜府参谋。集中了十八万大军讨伐契丹。
与此同时,契丹又进攻崇州,龙山军副使许钦寂战败被擒。契丹军再围安东都护府城,逼迫许钦寂劝降,钦寂向城中的安东都护裴玄珪大声喊:“契丹狂贼,灭在朝夕,裴公要鼓励将士杀贼守城以全忠节啊!”契丹人便把他杀死在城下。
因契丹反叛,吐蕃和突厥也活跃起来,形势复杂而紧迫。突厥酋长黑啜请武则天收他为子,为他的女儿向大唐求婚,并要求归还河西的降产,答应这些条就率部为大唐讨伐契丹。武则天就授他左卫大将军、迁善可汗。而吐蕃向大唐提出种种条件,伤及国体,则被拒绝。
这年十月,契丹叛首李尽忠死了,孙万荣代领其众。默啜乘机袭击松漠,俘虏了李尽忠和孙万荣的家属。武则天拜默啜为颉跌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
孙万荣则列加穷凶极恶,便收拾余众,向河北进攻。于是,先攻陷冀州(今河北冀县),杀刺史陈宝积和官吏人民数千,既攻瀛州(今河北保定)。河北震动,纷纷逃散。形势极为凶险。武则天想起了被贬为彭译令的狄仁杰来,便下诏起用为魏州(今河北大名)刺史。前刺史。独孤思庄为防契丹进攻,正在组织老百姓运土搬石,修筑城垒,紧急备战。狄仁杰到任后,便下令解散,让百姓回家各安其业。守将们不理解,狄仁杰说:“贼犹在远,何烦如是!万一贼来,吾自当之。”官民人等,人心顿安。契丹人闻狄仁杰之名,竟不战自退。百姓们都编出歌来颂扬他,立碑纪念他的功德。武则天又令狄仁杰为幽州(今北京市)都督,抵御契丹的进攻。
被贬为原州司马的娄师德也被起用,都是用来抵御契丹的。战时机到来了。神功元年(697年)三月,助工则天命王孝杰率17万大军进攻契丹军,与孙万荣在东硖石谷大战。契丹被打得大败而逃,王孝杰督兵紧追不舍。行至绝险的山岭上,契丹军回兵再战。王孝杰的后军苏宏晖竟然自乱其阵,弃甲逃走。王孝杰兵力单薄,被契丹人马迫上悬崖,坠谷而死,兵将也死亡殆尽。
武则天闻此军情,派使者至军中斩苏宏晖,但使者尚未到达,苏宏晖又立了战功,得免其死。武则天追赠王孝杰的官爵。
武则天愈愤契丹人的叛恶行径,再派大军前往讨伐。
孙万荣攻破王孝杰军后,在柳城西北方400里处依险筑新城,留下部队防守,自引精兵攻幽州。此时,默啜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赐,发兵攻袭契丹的新城,围城三日而破之。尽俘其众,获其财物而还。孙万荣正与唐军对峙,闻新城被毁,后备尽失,大为恐慌。唐前军总管张九节乘势攻击,孙万荣大败,逃至潞水。息于林下叹曰:“今欲归唐,罪已大。归突厥亦死,归新罗亦死。将安之乎!”当时随行的只有几个家奴了。见他穷途末路,便把他杀死,向唐朝投降。自此,契丹叛乱才被平息。
此后,边疆虽仍烟尘不绝,但大规模的战事未再发生。直到她逊位之前,又置北庭都护府于庭州,这是武则天为抚边安疆设置的第五个都护府。有唐一代,总计设置了六大都护府,武则天就设置了五个。对太宗设置的安西都护府,也扩大了辖区范围。这说明,女皇的武功在历史上也是卓著的。
她代表新兴的中小庶族地主势力,打击腐朽的士族势力,进一步破坏了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保证。
她推行不拘一格的用人路线,用人唯才,打破贵族门户特权。她的自荐制度很有特色,她任官不嫌出身低微,即使农夫走卒,凡有长处者自荐选拔,破格任官。她能及时严格考查属官,有能力和功绩才破格升职,不称职或贪侵者随时黜免,从而弥补了选官过滥的缺失。
她使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得以制度化,贞观年间共举进士二百零五人,武则天举有千余人。她首创殿试,由天子面选人才;并首开“南选”,使南方边远地区的人才得到任用。她还首行官员试用制度,保证官员的数量和质量。
她有政治负度,乐意接见和平民百姓,从谏如流,鼓励当面劝谏的批评。然而对“牝鸡司晨”之类伤害妇女的恶意攻击,也在行动上严厉回击,从而提高了妇女地位。
她是具有创新思想的皇帝。她的许多创制打破陈规,影响千年。她是唯一突破陈腐礼制,呼唤妇女解放的皇帝,在数千年男权传统社会中,她的呼唤彻云霄,影响极大。
她在文化上建树突出,她主持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农书《兆人本业记》和国家药典、大百科全书。她主持编写的书籍数量很大,如有《古今内范》一百卷、《玄览》一百卷、《内范要略》十卷、《乐书要录》十卷、《百僚新诫》五卷、《巨轨》两卷、《垂拱格》四卷、《三教珠英》一千三百卷、她个人文集一百二十卷、《维城典训》、《凤楼新诫》、《孝子烈女传》各二十卷。她首倡进士科考诗文,影响了唐朝诗文的发展。她喜爱书法艺术,曾求得宰相王方庆祖传书法撰法十卷,召集天下书画家整理内库书画,她的飞白、行书皆工、很有特色。她撰写的《升仙太子碑》,碑文行草相间,额为飞白,迄今仍立于偃师县缑山,别树一帜[ 赵文润等编:《武则天与偃师》,240—247页,历史教学社,1997年。]。由于女皇的影响,使唐代书法家辈出。
人物和事物的矛盾统一规律决定了武则天的负面也很突出。她推翻传统,做了传统不许女人做的唯一女皇,传统思想的大批官员拼命反对。为反击扼杀、维护女皇地位,地位用酷吏,虽收到回击的效果,但也滥害无辜,骇人听闻。她晚年为保护近幸,曾徇情枉法,不听忠谏,我行我素。晚年大搞宗教迷信,树立个人,建明堂、天枢、九鼎、佛家、封禅,糜费资财、伤在社会。
总体上说,她是封建社会为数不多的好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 为女性加油!!! 女人发起飙来,还是很牛X的 邓州换个女书记或女市长会不会发展更好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