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水 发表于 2009-5-30 10:55

也谈邓州发展

这些年中国的城市建设可谓是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笔者作为一个流浪在外的邓州人亲眼目睹了其他城市的发展狂潮,对于笔者所经历的很多城市来说,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些城市的发展我想一点也不为过。这就不能不使笔者更加期盼自己的家乡在也能这轮建设高潮中取得长足发展,可是家乡的发展进程却叫笔者心凉。通过最近几次的回乡,我觉得邓州的缓慢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邓州的城市化进程缓慢。所谓无工不富,工业是城市的脊梁,没有工厂,城市框架拉的再大,居民小区营造的再漂亮又有什么用。单靠农民种地,谁能抛开家里的田产去跑到城市里买房子居住;城市框架拉的再大,也只能增加更多的城市村庄,最后反而会成为城市发展的顽疾。

2.邓州没有什么大的商业企业,整体商业环境也比较落后。在邓州,过了晚上8:00以后,街道上基本上一片静悄悄,在很多非城市主干道的地方甚至是漆黑一片。很多邓州人引以为自豪的那个豪门百货基本上就是经营着二三线的产品卖者一线的价格,其他的一些市场规模小就不说了,服务态度更是不敢恭维。人们常说无商不活,没有商业,就失去了交流沟通的土壤。从最原始的物物交换到现在的货币消费,商业在促进和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没有商业,就没有需求,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我想国家鼓励消费的初衷不外乎与此吧。

3.邓州的主流媒体——邓州电视台真的不敢让人恭维,节目制作粗糙也就罢了,偏偏医药广告、农药广告,种子广告等又泛滥严重,严重“强奸”观众的视觉,真正对观众有益的、引导群众致富的节目却是少之又少。

4.城市建设脏乱差。在邓州的城市建设中,除了新建的人民公园、古城广场和花洲书院还算城市亮点外,其余的根本看不到城市规划的影子,更别说建立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企图了。走在大街上,道路是凹凸不平的,天空是灰蒙蒙的,建筑物和绿化物上落了一层厚厚的扬灰。这一点上倒与北方的绝大部分小城镇无异,所以邓州人请你以后不要提什么北方水城的称号了,免得贻笑大方。

可是,对于邓州的发展,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邓州又该怎样去实现她的快速发展呢?
笔者认为,首先,农业不应该是邓州的发展之道。邓州人都知道,邓州人多地少,人均耕地更少。而农业的出路在规模化生产,到时会产生更多的富余劳动力,而出外打工也不应该是这些农民的唯一出路,今年的经济危机引起的工厂倒闭潮就令这些民工兄弟深受其苦。如果这部分人得不到妥善安置,必然会产生很大的社会隐患。再说了,单靠农业增收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生活和城乡差别的。

其次,政府应该拿出政策鼓励民众自主创业,可以借鉴比较成功的江浙模式。让本地人利于所做,这才是富农的根本途径。我们邓州人是有智慧的,庞正坤就是一个优秀的代表。我们邓州人又是有韧性的,当年的那个顺口溜“走五天打七县,从没见过邓县真捣蛋”就是一个明证。我们欠缺的可能就是温州人的那种走出去的冲劲,很多事情喜欢去等,等着别人来推。只要我们敢于解放思想,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所以,在这件事上我们政府应该首先站出来,鼓励民众创业,并给与政策及资金上的支持。

再次,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转变思想,树立服务民众的意识,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做大做强一个支柱产业,并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一个在全国都叫得响的支柱品牌。这一点上对于提升城市品牌,亦有重要作用。
以上,是我对邓州城市发展的一点看法,为笔者的一家之言,当然可能会有很多不妥的地方,希望能得到各位看客的指教,并共同探讨邓州的发展。

不同 发表于 2009-5-30 11:00

邓州的发展需要更多人的关注与支持,正如15楼朋友所说的。邓州应该注重发展轻工业。是的,我们在这方面有优势。

1,优先发展棉麻产业。
      首先,我们邓州乃至整个南阳种植棉花的农户有很多,同时又是国家的优质棉基地,所以在发展棉纺产业方面有着很大的成本及地域优势。
      其次,南纺集团和新野纺织都是国内比较知名的棉纺企业,所以在邓州发展棉纺产业可以形成产业集群,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同时也可以提升整个南阳纺织行业在全国纺织行业的竞争与话语权。再次,棉纺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解决富余劳动力、扩大就业和农民增收方面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这一块在邓州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从业人员应该超过万人(本人不是很了解具体数字,仅是根据在家期间的一些谈话粗略估算),其中的典型代表应数雪阳公司。目前政府要做的就是继续在这些产业上倾注更多的心血,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与这些企业更多的扶持,同时继续大力招商,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金进入这个行业。

2,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鼓励更多的企业和农户进入这个行业,组建邓州粮油集团,打造自己的粮油品牌,做大做强“久友”面粉系列。邓州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油菜,芝麻,花生等油料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都很大,可是我们缺乏相应的深加工企业,通常都是作物收了之后直接卖给到村子里收购的小商小贩,再由这些小商小贩倒卖到襄樊等地的深加工企业去,对本地的农民增收和GDP提高贡献极少。再如玉米、红薯等作物可以鼓励农户发展粉丝、红薯干等深加工制作,政府负责引导及市场开发。举个例子,2000年左右,邓州的城郊乡(即现在的湍河街道)有万亩莲藕,在最初莲藕价格还比较好的时候,的确给当地农户带来了巨大收益,可是当叶县,鲁山等地的收购大户不再过来的时候,当莲藕开始大面积出现病虫害的时候,莲藕价格大幅下滑,农户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成为记忆的时候,现在的湍河街道再无亮点可言。我想如果当初政府能够把它作为一个农业支柱产业来扶持,在莲藕滞销的时候积极开拓市场,或者建立藕粉等深加工企业,在莲藕遭受病虫害的时候派农业专家指导治理,那么现在的湍河街道一定会形成一个辐射周边的莲藕市场。

3,依托十堰、襄樊等汽车产业发展汽配工业。我想可以在邓州靠近襄樊的构林等地设立汽车工业园,吸引洗车配件企业入驻,甚至可以考虑把邓州车桥厂、星光机械厂等整体搬迁过去,与淅川、西峡的汽配产业相呼应,在适当的时候引进整车生产线,做大做强南阳的汽车产业。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看法,也算是抛砖引玉,希望朋友们能提出更多有利于邓州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不同 发表于 2009-5-30 11:02

另个本人觉得不管是农副产品还是工业,都必须有自己的特色。

希望邓州朋友出多出谋划策,感谢!

谁呀 发表于 2009-5-30 13:45

楼上的你的观点太正确了                                                       支持

任永 发表于 2009-8-25 11:08

:8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也谈邓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