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水浒》中的宋江
说说《水浒》中的宋江ZT作者: 宋公明
在下网名叫宋公明,于是乎善于联想的人就以为在下仰慕水浒传中的宋江。“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咱不能不让人家联想,你爱怎么想是你的事。不过仅仅就因为一个网名,就对别人的立场观点下结论,未免就显得弱智了一点。
“文如其人”,从在下发表的贴子,应当可以看出在下仰慕的是谁,崇拜的是谁。既然看过在下的帖子,还要妄加评论,那只能是别有用心了。
有人也许会说, 你既然不是仰慕《水浒》中的宋江,为何要叫宋公明?这就有点不讲理了!名字本是个代号,叫阿猫阿狗,未必就是对猫狗情有独钟。有个漂亮响亮的好名字,也未必一定就是好人。监狱里的犯人,未必就没有好名字,但是一律要改成了数字代号。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中国人重名太多,改成数字代号,可以避免叫一个名字多人答应的麻烦。在学校里军队里,点名时往往就会有这种笑话出现。中国古往今来,叫宋江的人不知有几多,因此这里特别声明,本文所论的宋江,是指《水浒》中的宋江。
历史上宋江确有其人,但是文字记载很少。《水浒》中的宋江,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艺术的虚构,并非现实中的人物再现。《水浒》中梁山好汉有一百零八将,描写得最生动最详细的要算宋江。宋江的外号就有好几个,如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宋押司,宋公明等,表现了宋江这个人物的多个侧面。黑,是说宋江长相,不是帅哥,作者并没有想把他塑造成一个高大完美形象。押司,是说他的职业,不过是一个刀笔小吏,出身并不高贵,但颇有心计。孝,仗义疏财,急公好义,是小说情节展开的必需。从文学创作来说,这个人物的塑造避免了脸谱化,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塑造得比较成功的。
说到宋江,就不能不提文革中的一段公案。文革后期有一段评《水浒》运动,批判宋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个投降派,是农民起义的叛徒。这当然不是小说的本意所在,而是后人的解读。就如后人读《红楼梦》有各种解读一样,不过是利用或引伸文学作品中的涵义,利用历史教训来对社会现实加以批判而已。没有也不可能要求当时的宋江去反皇帝。说贾宝玉反封建不彻底,也不是要求贾宝玉去参加革命。
《水浒》本身就有多个版本,有七十回的一百回的和一百二十回的等等。七十回本的是金圣叹“腰斩”一百回本,把宋江被招安后打方腊等事删去了。
要说农民起义被皇帝招安,其实也是封建社会的常事,“要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这是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和造反者双方无奈的选择。“王候奖相,宁有种乎?”农民起义能推翻皇帝,无非是自己要做皇帝,而且未必做得更好。比如李自成,洪绣全。如果无力推翻皇帝,弄个官做做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如吴三桂就是。当然,统治阶级也不是呆子,能把农民起义镇压下去时,决不会搞什么招安。招安往往是权宜之计,不过是为了维持统治的手段而已。因此受招安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如果说宋江被赐御酒毒死是小说虚构,那么民国时期弄出震惊世界临城大劫案的孙美瑶,则确实是在受招安后被诱杀而惨死的。
有人提出,对“第一桶金”的原罪可以不必追究,把企业矿山产权拱手相让,就有点像对违法犯罪分子实行招安,目的是为了让这些人为已所用,成为自己的基本群众和社会基础。然而这些人似乎并不领情,他们的胃口总是填不满,总是要得寸进尺。搞假冒伪劣污染环境破坏资源以及伤亡事故无休无止,还要动不动就涨价。发改委这次禁止涨价的规定,又是一种类似于招安的措施。不是不让你涨价,但是涨价不能超过一定幅度;要超过一定的幅度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要经过我的批准。这样双方可以达成一定的妥协,以维持社会安定。可惜事实上这些人并不听你的招安,涨价依然不止,不知发改委能处罚谁?批发商?他说是你找零售商去呀,找零售商?遍地都是,你找谁?就算是人家乖乖的听话,涨价前报给你审批,你又有何理由不批?不批造成的损失你能承担?
到了要用招安的办法来管理社会和对付违法犯罪时,这个社会恐怕问题就大了。
2008,1,25,13:20: 宋江也好,宋公明也罢,那是虚构的人,对我们来讲是不现实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