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焉支山焉支山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0公里处。隋大业5年(609年),隋炀帝西行,登此山谒见西域27国使臣,在张掖举行“万国博览会“,甘州、凉州府派仕女歌舞队在路口朝迎,史书多有记载。唐代诗人李白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绝句,也使焉支山名扬华夏。该区重峦叠嶂,松林密布,南北宽20公里,东西长34公里,总面积680平方公里。海拔2919米,主峰毛帽山高3978米。整个区域为葱郁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登高望远,山上林海松涛,碧波无际;山下沟壑纵横,清泉淙淙;腹地,獐、鹿、獾羊野生动物出没其间;峡谷两侧崇山峭直,奇石岩岩。尚有古寺--钟山寺、古亭点缀于山林巅峰之中。秋日,在悬崖峭壁上盛开的山丹花红艳艳一片,竞相怒放,争奇斗妍。晓日初升,云蒸霞蔚,丛雾飘渺,气象万千。这里日均气温20.3℃,气候凉爽湿润,景色秀丽迷人。有"小黄山"之称。为消夏避暑、度假游览不可多得的自然风景旅游胜地。系甘肃省森林公园。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山丹县
县名,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甘肃省张掖市的东大门。东邻永昌,南接青海、北靠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南北长148公里,东西宽89公里,总面积5402平方公里,耕地85.7万亩,常年耕种面积46万亩。海拔1550-4441米,地势三面环山,东南高,西北低,属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是一个半农半牧县。
匈奴没有文字,他们的心性和才情仅体现于汉人单方面的转述。不过,匈奴人也留下了唯一的一首诗: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这首诗在匈奴消失上千年后一直保持着魅力。不重视文字的匈奴,肯定不会想到有一天自身会在人类的血液里被稀释得无影无踪,随口所唱过的一首歌却能活灵活现地在另一个民族的语言里继续塑造他们的灵魂。
[ 本帖最后由 邓州老农 于 2008-2-4 14:29 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