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可夫是汉奸”引发的思考
远东巡洋舰近来,网上不断流传平可夫质疑我军制台能力的言论,什么“燃油储备撑不过15天”、“解放军3代机11天打光”、“大陆在台海经不起持久战”等等。很快,大陆媒体也发表文章,认为平可夫“散布解放军无力攻台疑为刺探情报”, 平可夫意图在大陆专家的批驳中寻找“蛛丝马迹”,刺探并套取大陆的军事情报,有网友干脆认为平可夫就是一汉奸。
笔者认为,平可夫作为一名海外华人,以《汉和评论》为阵地,不断发表文章质疑解放军的军备能力,虽然他说的不一定正确,但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冷静反思。平可夫其人其事,笔者了解得不多,但对平可夫言论的过度解读和排斥,也许反映出我们一些军事爱好者甚至战略学者对批评意见的狭溢心态,如果作为国家战略智囊的专业学者也是这样的心态,那恐怕就很让人担心了。平可夫不是职业军人,但是自幼爱好军事,而且一直保持着对军事的浓厚兴趣,从高中毕业考入昆明师专中文系,到自费留学日本,后到加拿大创办《汉和评论》,敢于发表自己的军事观点,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种对军事学术研究痴心不改的治学精神,本身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即使平可夫的有关评论不尽符合事实,军事预测也有失误的地方,但这些并不能掩盖平可夫作为一个战略研究者的潜质,他的深刻独到的观察和犀利无情的文笔,仍然无可辩驳地表明,平可夫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战略研究者。即使像国防大学张召忠教授这样的战略研究学者,在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所作的评论和分析,也不是没有漏通。
从平可夫由一名军事爱好者到创办《汉和评论》,成为世界知名的战略学者,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并不是只有职业军人才能成为军事家、战略家,非职业军人照样能够成为军事家、战略家,就像很多理工类医学类毕业生而成为知名作家一样。历史上那些军事家,又有几个是正规军事院校毕业的?毛泽东不也是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起来的吗?当初,乔冠华是香港报界的一名编辑,但是他发表的关于“二战”期间法国必将沦陷、苏德会战德军必败的评论,影响了全世界。在延安的毛泽东,看到乔冠华的评论文章,称赞乔冠华一篇文章抵得上战场上的五个师。可是现在,我们的一些专业军事战略研究人员,他们又出了什么成果呢?他们是否应该向平可夫学学那点敬业精神呢?
古人云:言者无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们对待所有的批评建议,应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我们只注重在媒体上批驳平可夫,即使把平可夫批得体无完肤,而不去认真解决我们的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去搞好武器装备的研制开发,又有什么用呢?
最后,祝愿我们的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祝愿我们的人民幸福安康! 签名做的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