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中国飞豹-3赶超苏-34
http://images.blog.tom.com/newimg/469/598/2008/0129/1201573996.jpg
21世纪必然是海洋的世纪,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对海洋权益的争夺也日趋激烈。自人类开始利用海洋以来,历史上最大的教训就是:当世人局限于大陆战备束缚的国家,结局必然失败!
历史早已反复证明:没有海洋方向的安全,就不会有国家的安全;仅仅局限于大陆战略的国家,必然被动挨打。近代中国的“有海无防”造成了百余年的国耻和族难,所以中国应该比任何一个国家更应该认识到海洋和海军的重要!
然而,我们尽管在加速实现海军在新世纪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洋海军的转型,我们已经拥有了可以保障我们国家安全的战略核反击力量,但空军、尤其是具有具备战略打击和战术打击的空中力量方面,还和我们的国际地位不相符合。
我们的战略力量仅仅能够维持在:当与霸权主义发生了不可控制的战争规模、我们的常规力量遭受重大损失时,作为与强大的对手最后同归于尽的终极的“相对平衡”状态(这要感谢60-70年代的“两弹一星”的成果)的手段。但在低激烈度战争或美军有限干预或干涉我们统一祖国的情形下,作为战略核力量相对美国还十分弱小的态势下,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有主动使用核力量进行“先发制人”式的打击。何况,我国奉行的是“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防御性核战略。只有在随着美帝干涉的方式的升级,直至发生了常规力量遭受到美日同盟的深度介入后,产生不利于我们战局的情形下,为了民族的生存,而背水一战时,才有可能使用。
而这种情况是我们不愿意、或不希望看到的。至少在新世纪,核战争、甚至是大规模核战争的的可能不是在增加,而是在减少或降低!
在当前国际态势下,在霸权主义还十分猖獗的格局下,就连我们的完成统一的正当诉求还在遭受美日同盟的深度介入的可能的情况下,惟有提高我们抵御外来干涉、壮大我们的常规力量的方式,无疑是明智的选择。不要仅仅谈依靠我们的核力量——因为那毕竟是威慑战略手段。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无法与美国全面抗争,今后一段时间内也是如此。但是中国要全面赶上美国和超过美国,这段宝贵的发展时间靠什么才能保证?只有大力发展我们的海空力量!
我们自1840年、或追溯到从明代以来,中国开始的衰落,直到从毛泽东建立新中国开始,在上世纪的朝鲜战争完成后,中国才开始走向强势,他让中国人站起来了——至少完成了我们陆地强国的地位。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朝鲜战争,重振了中国了中国自康熙以来的威风,使强大的美国与新生的中国坐在一起谈判、签订停战协,世界对中国也刮目相看!我军打败了美军,其实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打败了美国人的军事思想;也给新生的共和国打来了50多年的和平!
我们的陆军是世界最强大的!没有任何对手敢于在陆地挑战我们的地位。在我们经过朝鲜战争、已过了一段稳定和繁荣的日子(可以说是那场局部战争和将士们的功劳)。 甚至当时美国的一位将军都说:“未来100年内,有任何想和中国陆军发生冲突的军官,都是白痴。”!在陆地强国地位巩固后,必须完成向海洋战略的转变!
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李登辉的上台,95年,李登辉访美引发的96大演习、99年“两国论”的叫嚣,又一次引发更严重的台海危机......。2000年后,以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分子来说,为了一党、一己之私利。挺而走险,大力提倡“去中国化”和“公投入联”等极端手段,导致海峡局势越来越紧张!而以台湾问题加紧遏制和制约中国,是美国既定的对华战略和政策本质;美国亚太战略的推进和对华政策的调整,正越来越以台湾问题为轴心而展开。
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相互牵制,将是长期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海洋方向崛起面临风险的变数。
自身没有实力,就没有与美国对抗的基础;忘记了基本的斗争原则,就失去了对抗的手段。任何对美的绥靖主义是与虎谋皮、为虎作伥的行为!因为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妥协,实际是对霸权主义的纵容。如果美国通过干涉中国内政、对中国颐指气使,就可以得到他们希望得到的,那么,其贪婪本性只会使他们更加变本加厉,而不会知恩图报。
话归正题,谈谈我们在壮大自己实力时要注意的细节问题,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嘛!
自一次大战以来,没有制空权或失去了制空权的一方,带来的都是失败;而进攻的一方,没有强大的空军对地的支援,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21世纪,攻防兼备的海空军,是维护大国地位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中国空军实际上是“防空军”,这使得我们长期缺乏对地对海攻击能力,也从而失去了空军存在的真正意义——战略轰炸,这里说的战略轰炸当然包括常规战略轰炸和核战略轰炸。
本文提到的战略轰炸仅仅涉及常规战略轰炸,因为我们在陆基和海基核武器基本完成后,空军的核战略轰炸并不是处于非常紧迫的地位。
空中作战力量目前已经成为现代化战争中最灵活和最有威力的常规作战力量,其根源就是各型先进的对地攻击机。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现在的作战思想和装备建设已经开始向攻势防御方向发展,具备满足纵深攻击的作战半径和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的现代化对地攻击机,就成为其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
一、JH-7的意义和不足
中国开发JH-7是为了填补装备空白和为空军建立起基本的纵深战术打击能力,是我们将将轰炸机的航程和载荷能力与战斗机的飞行性能相结合,发展具有可靠突防能力和较强综合作战能力的战斗轰炸机的尝试。
1.77年立项、88年试飞
飞豹战机是中国完全依靠自己力量研制的双发、双座、多用途、全天候的超音速战斗轰炸机,其作战半径较大,可达1650公里;全机载弹量约5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8.5吨、最大外挂6.5吨(牺牲航程和速度的情况下)、最大M数1.7。
它的出现,弥补了我们海军过去没有远程超音速对海攻击机的缺陷。据说在1992年正式装备海军航空兵。
而我们的空军装备的是飞豹的最新改进型——JH-7A,而JH-7A与海军装备的JH-7相比,删去了翼刀、拥有11个挂架、装备JL10A多功能火控雷达、还可以挂蓝天低空导航吊舱、最大载重也有JH-7的5吨(6.5吨)增加到了近10吨。根据官方报道,它的对海精确打击能力甚至超过苏-30MKK!(注意:是对海精确打击能力)。
JH-7可以挂载4枚C801K/803K空射型反舰导弹,如果未来在西太平洋和美日发生冲突时,在我们取得制空权或局部维持了空中平衡时,作为镇海之宝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JH-7拥有比较完善的机载电子设备和武器以执行对地攻击仟务,并还具有不逊于第二代战机的机动飞行性能,甚至在面对第三代战斗机时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对抗。
2.不足
如果飞豹作为我们第一种超音速战斗轰炸机值得国人自豪的话,我看把它列入“攻击轰炸机”的范畴较为合适。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可以与国外类似的战机进行一番比较后,就可以对它有个精确的定位和判断了。我这里举的例子有俄罗斯的苏-24和英国的狂风。
① 苏-24
苏-24是前苏联为了加强前线航空兵的对地攻击能力而研制的,也是二战后苏联第一种专门为对地攻击任务而设计的战斗机,在前苏联的战斗机发展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因为他是苏联第一种装备了计算机轰炸瞄准系统和地形规避系统为核心的战斗机,标志苏联飞机的火控和电子系统上了一个新台阶。
发动机:2台P-29-300双转子加力蜗喷发动机 最大不加力推力8.3吨、最大加力推力12.5吨
机内燃油:9吨 有空中加油管
最大平飞速度:海平面 M1.1 高度11000米时 M2.2
巡航速度: M0.8
载重: 8吨
苏-24战斗轰炸机刚刚出现时曾经带给西方国家很大的压力,与同样采用变后掠翼设计的苏—17、米格—23相比,其最大优势在于拥有更大的航程、载弹量和更加完善的电子没备以提供更好的突防与更有效的全天候作战能力,而且没有将对空自卫作战能力作为设计重点。
② 英国的狂风战斗机
狂风战斗机是1970年开始研制、1974年首飞的。它是一种超音速、全天候、多用途战斗机。
该机具有三种型别:对地攻击、电子侦察、和防空型。具有良好的加速性能和机动性、低空快速突防能力、强大的火力、较大的作战半径和滞空时间。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M2.2(高空无外挂) M0.92(有外挂)
作战半径:(带重武器 高-低-高)1390公里
最大起飞重量:27.95吨
最大载弹量:9吨
③ 和上述两种上世纪服役的攻击机相比,飞豹没有多大优势
总体上,飞豹存在发动机低速性差、耗油大、加速慢、推力不足、隐形性有待提高、飞机带弹量不足、航程等方面与世界现役或即将服役的战斗机不能匹配的情况:
首先,飞豹不是空优型的,最大1.6M的飞行速度,在我们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只能成为对手战机的靶子;
其次,飞豹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如果以对地攻击为主,载重量越大、速度就越低。只能算三代机中的早期型号。
原因是:
飞豹战机安装的是2台国产的蜗扇-9,最大加力推力 9.305吨、最大军用推力 5.557吨 、最大连续推力 4.692吨,推重比:5.5。
同时再对这三种战机进行比较:
a.苏-24的重量数据
空重:17吨;最大起飞重量:33吨;机内燃油:9吨;最大外挂:8吨
b.狂风战斗机
最大起飞重量:27.95吨;最大外挂:9吨
c.飞豹
最大起飞重量:28.475吨;最大外挂:6.5吨
另外,由于受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的过低的限制,中国飞豹所提供的最大飞行速度也只能达到1.6M,而无论是狂风还是苏-24的最大平飞速度(高空、无外挂)M2.2。这就间接证明苏-24和狂风装备的发动机性能优良。
而且在飞豹战机满外挂、处于作战状态时,再进行低空突袭的飞行速度不可能做到超音速巡航;且它的作战半径只能在1000公里以内。
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目前最重要的任务足保证国土防空和准备以军事手段维护国家的完整与权益。根据现在面对的主要安全问题所进行的军事准备,中国空中力量的主要集中在沿海方向,对手是以F—15、F-16、F/A-18和“幻影”2000组成的第三代战斗机群。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日前所装备的高性能战斗机在整体战术性能上并不占优势,数量也无法取得超越对手的优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很难同时保证为JH-7提供足够规模的护航战斗机,飞行性能更好的苏—30MKK反而更容易突破敌方防空拦截线。
三、 展望飞豹-3赶超苏-34
针对“飞豹A”的不足,我国提出了新飞豹3的研制任务。为了确保“飞豹III”的成功性,中国同俄罗斯(包括部分乌克兰机构)经过多年艰苦谈判,在中俄最高领导的干预下,达成了联合开发“飞豹III”的合作协议。
“飞豹III“是中国为了完成向攻防兼备型空军的需要,为了弥补中国空军缺乏远程攻击能力,缺乏新型轰炸机,缺乏加油机和缺乏海外空军基地等薄弱环节,而提出的一种具有远程轰炸能力又具有自我防卫能力的远程对地对海双重多用途重型战斗轰炸机(并非战略轰炸机,只能算轻型战术轰炸机)。
日前,新飞豹3已经试飞成功!并且已经定型,军内编号为DDK-03.之所以被称为新飞豹,是因为它的气动外形以及其内部系统都是全新的!虽然有原飞豹的身骨垫底,但是为了适应新型的发动机,因此不得不将机身放大!由于新型发动机的进气量和单位推力比原发动机增强了近75%,所以新飞豹3不能简单的沿用和放大原飞豹的机体!(新型发动机比原劳思赖斯发动机直径大,而且也短!)因此,有关科研人员对原机的气动外形以及内部机体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其工作量之大之复杂,绝不亚于重新设计一架新飞机!
在经过了科研人员的辛勤努力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飞豹3有了脱胎换骨的表现!新飞豹3机身的新型符合材料的应用是仅此于J-10的,因此飞机机体重量比以前轻了许多!而且机体结构强度也是原来的几倍! 由于新飞豹3增加了空中加油的相关设备,因此其作战半径比以前大了许多!其在我军新装备的几种新型作战飞机中作战半径绝对数一数二! 由于新飞豹3的机体内部空间比起以前宽敞了许多,所以也新增加了不少新型系统和设备!使得新飞豹3的作战效能增强了不少,至少是原机的5倍!(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 新装备的国产多模式合成孔径相控阵雷达是目前国内装备的最复杂最先进作战效能最高的,已经超过了现役的几种进口货! 由于新飞豹3本身机体内部就装备有多功能侦察探测设备,以及多功能干扰设备,而且还有其它众多先进的设备被9台高速电脑和长度超过XXX米的新型高速传输光纤以及众多的传感器等设备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所以说新飞豹3是目前被发挥到了极致一款完美作品! ―― 其作战潜力不容小视!!! (难怪其相关的科研人员在讲到我军引进的苏30MKK2和MKK3时,用一句不过如此来形容苏氏飞机!)
据悉,最近有大约6架新飞豹3装备在海南岛的一个海航的军事基地进行大量装备前最后的适应性实验飞行!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大量的新飞豹3装备海航以及空军特战部队。
从武器配置来看,“飞豹3A”的近程自卫武器系统为一门重110公斤的6-23型六管23毫米改良性“雷神”机炮,最大射速6000发/分钟。而其它个别特殊型号的“飞豹3”没有规定航炮,但可以在机下加装单管30毫米或双管23毫米口径的航炮吊舱。“新飞豹3”拥有总共15个外挂架,比飞豹的9个外挂点有显著提高。是仅此于美国F-15K的世界上第二种拥有总共15个外挂架的飞机。因此,在武器选择种类上除了能使用AM-39,C-601/611,C- 801/802,新型的C-803超音速反舰导弹,还可以配备俄罗斯的KH-65SE亚音速巡航导弹,以及KH-31A(AS-17)超音速反舰导弹,KH-31P超音速反辐射导弹和更先进的KH-41超音速反舰导弹。现代2型驱逐舰上的3M90系列改良型反舰导弹也可以挂载到“飞豹3”上使用。其它适用短,中程对地攻击武器还包括现役和研制中的国产与国外的传统炸弹,激光制导炸弹,防空圈外投射武器等。与之配合的制导装备可以通过更换机体内的“插件模块”来方便解决,或者使用至少包括全天候低空导航吊舱,数字式前视红外/激光瞄准组合吊舱等手段来解决。
“新飞豹3”座舱内实现了玻璃舱化的一平三下标准配置,和歼10处于同一水平。两个座位都装有国产广角平视显示器和三个彩色高亮度多功能显示器,并配以头盔多功能瞄准器。。各显示器都可以用多路视频复合记录分系统予以监视,“飞豹”的抬头显示器能与自动驾驶仪交联,即使飞机改变航向,瞄准线仍能稳定的压在目标上。另外,其仍然具有连续计算施放点,连续计算命中点等功能,并加装一套角速度轰炸系统,以提高自由落体武器的命中精度。新修改的侧滑角传感器能火控系统修正侧滑角对武器的影响,同时也作导航武器精确计算风速,风向之用。为了发挥“飞豹3”的最大威力,机上加装了改良型的“海上霸王-B1”式机载信息交换专用高速数据链,配合机内的新型光缆以及专用信号分析处理高速电脑和多模式精确探测制导系统模块,“新飞豹3”成为中国第一种国产的有专用高速数据链的作战飞机。因此“新飞豹3”具有了一架开机探测,并指挥多架飞豹3迎敌作战的能力。
从隐身性能来看,由于“新飞豹3A”使用了新研制的吸波涂料,使得该机被探测到的概率大为降低。此外,后期改良型的“飞豹3B/C”将加大新型复合材料的利用率,机身和座舱罩圆滑的结合,座舱盖边缘,武器内置且武器舱门边缘等处采用锯齿状的结合线条,均可以有效的降低雷达波的反射。
四、结论
总之,只有在中国海空军真正装备了“中华飞豹”而不是“飞豹”以后,我们的空军才能真正具备空军存在的真正意义——战略轰炸!建设一支具有“攻防兼备”特征的新型空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