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七夕”背后那尴尬的“中元节”——槐树对根的情义
http://image215.poco.cn/mypoco/myphoto/20100819/15/5266426520100819152736072_640.jpg传统中元节遭遇尴尬
今年8月24日,在山西洪洞大槐树景区,将举办每年一度传统中元节典礼,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复兴传统中华传统节日。然而,“中元节”作为中华传统节日,却并不为人熟识。
鲁迅先生曾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在复兴,中国文明在复兴,传统文化的复兴则首当其冲。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让我们惊叹,于是,我们将“七夕”演变成中国情人节,只为“流俗”。七夕已过,另一个传统的节日“中元节”,则被更多媒体关注起来。中国文明上下五千年,吾将上下而求索。
被我们祖先辈辈珍视的中元节源自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7月15日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
后来被道教所沿袭,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另外,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大槐树对根的情义
其实,中元节所表达的就是“感恩”。古人并不忌讳“鬼”,在古人的意识中,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只是换了一种活法而已。人死了,就会以鬼的形式继续活下去,所以我们对他们,仍应保有一份虔敬之心。这也是我们对祖先的敬意,所以在中元节中重要的就是祭拜祖先,这是一份落叶对根的情谊。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故事,本是一个源自明朝的传说,后来被证属实。自明朝开始民间就有“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样的感言。所以,至今唯一在中元节通过活动来表达对祖先崇敬的,就是现在洪洞大槐树的人民了。
http://image215.poco.cn/mypoco/myphoto/20100819/15/526642652010081915274904_640.jpg
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中元节祭拜活动
http://image215.poco.cn/mypoco/myphoto/20100819/15/5266426520100819152757011_640.jpg
规模宏大No1的中元节
传统文化瑰宝将消逝,文化复兴谁引领?
如果,现在你问一个80后,90后“中元节”是什么?几乎应该没有人能够答复。在中华民族的旅程里,上世界20至50年代,中元节曾经极为流行,甚至超过“七夕”与“清明”。后来,因为被扣上“封建迷信”的大帽子,而逐渐销声匿迹。上世纪60年代中期,北京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不久“文革”开始了,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
有专家称,传统中元节讲:感恩、孝亲、祭祖等,这些价值是可以融入现代社会。即使现在,在北京街头巷尾,中元节当天依然也有人烧纸,祭拜祖先。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对人们这种心理需求予以正确的引导,比如组织一些公众祭祀典礼,或集体放河灯,以表达对祖先和故人的敬畏和恩情。
(活动组图赏析)
http://image215.poco.cn/mypoco/myphoto/20100819/15/5266426520100819152819074_640.jpg
http://image215.poco.cn/mypoco/myphoto/20100819/15/5266426520100819152826035_640.jpg
http://image215.poco.cn/mypoco/myphoto/20100819/15/5266426520100819152835037_640.jpg
http://image215.poco.cn/mypoco/myphoto/20100819/15/5266426520100819152844038_640.jpg 不错,唤醒历史的记忆,民族复兴就从文化开始。 一种文化 还是可以理解的 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 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大槐树祭祖现在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了 这种文化应该大力支持!{:1_303:}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 看来山西大槐树是个挺值得去的地方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