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给谁上了一课?
体育明星坐在光芒四射的云端,但也不能离开做人的基本素养。前晚世界杯女子单人三米板决赛后的采访中,郭晶晶被问到谁是最强竞争者时,竟回答称“就是俄罗斯的帕卡琳娜和加拿大那个胖子(哈特莉)”。随后,郭晶晶无视百余位国内外记者,一直低头忙碌自己手里的工艺品,让与会记者非常反感。(2月25日,《华商报》)郭晶晶作为我国优秀的跳水运动员,为祖国的体育事业,为跳水运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和付出,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她在跳台上的拼搏精神和完美表现也赢得国外广大观众的无数次掌声,相信也有好多外国朋友也一定非常喜爱郭晶晶,甚至赢得了“亮晶晶”的美称。然而,当看完了这位跳水池里“亮晶晶”的“用身体肥胖程度指代别国运动员、用藐视态度面对百余国内外记者、绝大多数时间忙碌手里一串带玉件的线制小物件”的报道时,“亮晶晶”的形象已开始在人们心中暗淡了许多。
让人疑惑的是,郭晶晶作为跳水队中的大姐大、驰骋国内国际体坛的知名明星,应该是见多识广,对于出席新闻发布会,“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以及“如何接受采访,话该怎么说”等体现个人素质的基本常识,恐怕是她嘱咐队友的事,怎么也不会让人想到竟然出在她自己身上。难怪让与会记者非常反感,称其素质太低。
也许郭晶晶会认为这都是小事,能拿金牌才是大事。如果真的这样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要是在平时生活中队友间的称呼,倒也无妨,可这毕竟是正规的新闻发布会,此时的郭晶晶的作派,绝不是你个人的问题,而代表的是全队乃至国家的形象。中国自古是个礼仪之邦,文明礼仪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国际各类活动中,更应该注意展示礼仪之邦的光辉形象。但以晶晶这个作派,还怎么去给人家解释我们的礼仪?恐怕会给国人的脸面丢尽。
由此我联想到,前不久,国脚李玮峰在东亚四强赛中上演“掐脖子”事件。虽然“掐脖子”动作起因是日本球员铃木启泰冲着李玮峰说一了句“FUCK OUT”(骂人话),似乎有些冤屈,但毕竟发生在国际比赛上,这个还手也有些过激粗暴,在这场中日之战后,一位居住在北京常年报道中国体育的日本记者在写给日本《朝日新闻》的评论中,批评了中国队的野蛮,他特别抨击李玮锋:“尽管打了将近100场国际比赛,但他仍以粗鲁行为拿无谓的黄牌,没有为中国代表亚洲出战世界杯的资格。”(2月21日中体网) 可怕的是,李玮峰“掐人脖子”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甚至有媒体用“习惯”这个词来报道这一冲突中李玮峰的举动。多么丢人啊!
虽然郭晶晶和李玮峰所发生的事并不相同,但透过这些事都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的缺乏个人修养。由此再联想到近日王治郅打人的事,更觉得运动员尤其是体育明星们,该补补文明素养这门必修课了。体育明星也是公众人物,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所造成的影响。一个合格的运动员最起码要保持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绝不能做道德的“低能儿”。
北京2008奥运会马上就到了,北京奥运的理念之一就是“人文奥运”,所谓“人文奥运”,应当表现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需要每一位运动员用实际行动去体现。尤其像郭晶晶这样世界级的中国体育明星,他的言行举止都在牵引着世界的目光,展现着国人的风貌,不仅要用拿金牌来为祖国赢得荣誉,也应该在竞技之外的人文素养上为国争光,赢得世界各国友人的赞许。每位运动员都应该树立拿“双牌”的理想,既要为勇夺竞技项目金牌而拼搏,又要以良好的精神岁范赢得“人文奥运”的金牌。
当然,我们绝不是为了北京奥运才特殊这样要求,也不是仅就现役运动员而言。我觉得,此类事件提醒各级体育训练机构和体育工作者,在抓竞技训练的同时,切实高度重视对运动员基本道德素养的培育和锻炼,向他们灌输“德技双馨”的训练理念,让所有的运动员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作派和精神风貌,使运动员不仅在竞技场上展现风采,而且退役后走向社会,也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素质优秀的能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