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shiyy 发表于 2012-3-29 17:04

反季节蔬菜对身体有害吗?

 最近,媒体陆续刊出《反季节蔬菜有什么不好》、《吃反季节蔬菜好不好?专家:最好吃当季当地菜》等文章,有研究者指出反季节水果和蔬菜违背了自身的生长规律,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激素,不健康;也有专家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应该应时而食”……一时间,反季节蔬菜成了注重养生的国人攻击的靶子,养生专家、营养专家纷纷唱衰反季节蔬菜。

  但很快,果壳网上出现了多篇为反季节蔬菜正名的文章,从植物学、食品科学等角度论证反季节蔬菜的安全性。

  反季节蔬菜,该不该吃?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时令蔬果

  春季

  蔬菜:辣椒、青椒、彩椒、洋葱、花椰菜、甜豆、豌豆、芹菜、莴苣、荠菜、油菜、菠菜、香椿、春笋、马兰头、瓠瓜、韭菜。

  水果:番石榴、青枣、枇杷、桑葚、樱桃、莲雾(春末)。

  夏季

  蔬菜:辣椒、丝瓜、苦瓜、冬瓜、菜豆、芦笋、洋葱、黄瓜、佛手瓜、南瓜、苋菜、山苏、空心菜、龙须菜、地瓜叶、竹笋、生菜、西红柿、卷心菜、茄子。

  水果:草莓、莲雾、桃、李、西瓜、菠萝、芒果、柠檬、百香果、火龙果、杏、荔枝、猕猴桃、香蕉、椰子、樱桃。

  秋季

  蔬菜:秋葵、菱角、莲藕、辣椒、栗子、冬瓜、四季豆(芸豆)、地瓜叶、豆角、山药、白菜、扁豆。

  水果:柚子、梨、柿子、木瓜、苹果、莲子、甘蔗、葡萄、火龙果、杨桃、番石榴、杏、橘子、红枣、山楂、核桃。

  冬季

  蔬菜:青椒、卷心菜、白菜、洋葱、花椰菜、胡萝卜、萝卜、甜豆、芹菜、菠菜、芥菜、莴苣。

  水果:橙、橘子、柚子、青枣、甘蔗、释迦。

  古人曾提出“不时不食”

  反季节蔬菜该不该吃的争论源自何时,无从考证。有研究者认为,早在西汉年间,中国人就利用温室来种植反季节蔬菜了。据《汉书·循吏传》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菇,覆以屋庞,昼夜燃温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另外,在《论语·乡党第十》中,则有“不时不食”的说法。可见,我国古代,既有反季节种植的实践,也早就有人提倡顺着时令而非逆时令饮食的主张。

  现代种植反季节蔬菜的温室大棚栽培技术起源于国外,在我国,上世纪50年代就引进了这种技术,90年代,城市人口对蔬菜的需求量大增,迅速发展起来。

  据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农史研究室名誉主任、广东农史研究会理事长周肇基教授介绍,温室大棚栽培的优点是生长快、产量高,但因补光条件不够,及没有雨水和风的冲刷,也存在不利于农药分解等问题。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土壤学会理事杨少海教授则深有感触地指出:“现在,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造成了很多食品安全问题,导致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敏感。”

  可以说,今天,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已跌至空前低点,大家都吃得战战兢兢,对坊间流传的某些食品“有毒”的说法,更是风声鹤唳,“宁可信其有”。大众对反季节蔬菜的关注与质疑不断升级,就是源于各种说法莫衷一是。

  反季节蔬菜,到底该不该吃?

  就反季节蔬菜到底该不该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几位农业专家,希望他们能给大家指点迷津。然而,专家之间,似乎也陷入了一场大辩论。

  焦点一:反季节蔬菜是否违反自然规律?是否有害健康?

  农史专家周肇基教授,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广州工作以来,就对广州的植物,特别是花卉展开了研究,一直持续到现在。他在30多年间拍摄的一万多张花卉照片里,发现了这样一个趋势:“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花卉出现了变异,比如并蒂现象、花瓣增多现象、雄蕊增多现象。已经发现20多种花卉出现变异。”这些现象大部分出现在用营养液进行培育,特别是实验室栽培的花卉中。据此,周教授怀疑,是不是营养液的过度使用造成了这一现象?

  在反季节蔬菜的种植中,第一个步骤一般是用培养钵对植物进行培育,钵里的液体,就是一种营养液,科学上叫做“生长调节剂”,他们的成分大同小异,“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那么多样子奇形怪状的蔬菜,遇到这样的蔬菜最好不要买,更不要吃。”周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告诫说。

  周教授明确提出“对待反季节蔬菜要慎重,最好不要吃反季节蔬菜”,他的理由如下:

  1、植物都是经历了亿万年的进化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它已经适应了气候的变化。人为破坏植物的生长规律,让它增加产量,对植物本身是一种伤害,花卉形状的改变、蔬菜畸形的出现都是植物体本身不健康的表现。人吃了不健康的东西,就会造成人体自身的健康问题;

  2、植物被破坏了原来的生长规律,植物体内可能会产生一些不知名的化学物质,因此反季节蔬菜不健康;

  3、反季节蔬菜由于生长期短,经催熟等处理,本身口感会变差,比如现在市场上卖的大棚西红柿,皮就特别厚,咬下去感觉是生的,还没有熟。

  记者追问周教授那些“不知名的化学物质”具体是什么,周教授表示,现在的科学技术还达不到检测这种植物变化的水平。

  根据周教授提供的材料和他提出的观点,记者采访了科学松鼠会成员、植物学博士史军,他并不完全同意周教授的观点。

  对于蔬菜的反季节栽培,史军表示:“人家植物本来要结果实、种子,并且把种子传播出去。而人类则是拼命不让它们传播种子,并且把果实拼命增肥。实事求是地讲,这种改变对植物本身肯定不健康。但这种改变并没有显著改变植物的化学组成,也没有促使他们产生有毒物质。”因此,他认为,吃反季节蔬菜并不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对于植物形状的改变,史军拿水稻举了一个例子:“野生水稻的种子会自然脱落传播,但是栽培稻的谷粒是不会脱落的。这是长期以来人类对稻子进行培育的结果,正如驯服野兽变为家畜一样。你能说这种"畸形的"稻谷会影响人类健康吗?不会!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性状。”

  另外,植物栽培使用的营养液和土壤在本质上不存在区别,都是提供矿质元素。至于营养液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就是促进开花,或者花发育。这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花的变化,但危险不在花的形状,而在于过量用药。史军指出,风险只是来自于违规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农药。“违规”二字才是关键。

  反季节蔬果的口感变差了,这一点,史军博士跟周教授的看法一致。反季节蔬菜没有应季蔬菜的味道好,这并不是你的心理在作祟。反季节蔬菜的成分跟大田里出产的表亲确实有差异。比如,大棚西红柿的糖含量就比较低。这是因为西红柿中糖储备跟温度有着密切关系。除了含糖量,温度还会影响西红柿的特殊气味,一般成熟期要在20℃以上才能更好地积累香气物质。而且, 即使成熟之后,储藏过程中也不能温度过低,否则会使香气物质含量迅速下降。显然,冬天的大棚大多不能完全满足西红柿对温暖的需求,这就会影响到果实的表现。

  但是,风味变差,营养变少,不代表反季节蔬果就是有害的。

  焦点二 大棚蔬菜的种植会不会受到更严重的污染?

  周教授对于大棚蔬菜的担忧还来自整个生产过程。他认为,塑料大棚在阳光照射下,本身就容易产生有害的气体;塑料大棚内不通风,空气没有外面新鲜;没有雨水冲刷,空气流通不够好,使用的农药、产生的有毒气体,甚至包括种植人员在里面吸烟造成的污染都被大棚里的植物完全吸收了。另外,在大棚蔬菜的种植当中,更容易出现病虫害,也会用更多的农药,因此,蔬菜水果也会含有更多的农药残留。

压力山都不大 发表于 2012-4-6 11:36

{:soso_e18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反季节蔬菜对身体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