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年龄延至60岁不会影响健康
7月1日起, 根据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以下简称《要求》),献血者的年龄上限将从55 岁延长至60 岁,机采血小板时间间隔从以往的每隔4 周改为“不少于周”。这一新版的《要求》在全国“血荒”境况下推出,让网友们不禁疑问:是不是因为现在血少了,就开始想办法放宽献血者筛选条件和献血频率? 如此一来会否影响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所献血液的质量? 广州血液中心主任付涌水接受羊城晚报专访,对网友疑问一一进行解答。Q:放宽年龄是否为应对血荒?
A:上一版的《要求》是2001 年发布的,如今已经过去了10 年,进行修改也是必要的。国家其实从很多年前就开始酝酿了,修改结果是经专业人士长期论证才出炉的,也是逐渐与国际接轨的表现。也许能吸引更多的人来献血,但这并非修改的目的,而是修改带来的效果。
Q:60 岁“高龄”献血会不会影响健康?
A: 随着我们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60 岁对许多人来说还是非常健康的年龄。不少国家或地区规定的献血者年龄上限都是60 岁、岁,甚至67 岁。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不少55 岁以上者强烈要求献血, 满足他们心愿的同时,也要注意并非所有岁的人都可以去献。这次放宽献血年龄限制针对的人群是“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 并且要在他们“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情况下,年龄才可延长至60 周岁。
Q:放宽年龄限制会不会影响血液质量?
A:血液中起到携氧作用的就是血红蛋白。献血前要对献血者的血红蛋白进行测定,男性要求不少于120 克/升,女性要求不少于115 克/升, 达不到这个要求的则不能献血。在献血前会对献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多项评估和检查,所献的血液运送到血液中心后还要进行艾滋、乙肝、丙肝、梅毒等一系列的检测,以确保血液的安全和健康。
Q:机采血小板采集时间间隔从4 周缩短至两周会不会影响献血者的健康?
A:如果仔细读新旧两个《要求》,会发现在机采血小板方面其实变化并不大。
原标准的机采血小板每隔4 周采集一次。
如间隔时间少于4 周时,则采集前血小板每升计数应≥150×109 以上的规定。现改为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两周,不大于24 次/年, 采集前的血小板计数应≥150×109/升以。损害献血者健康的采血行为一定是不被允许的。血小板在人体内的寿命是10 天左右,也就是说血小板如果没有捐献,天后也就正常代谢掉了。大多数人群血小板的计数范围每升为100×—300×109。机采血小板在采集时,机器会自动预测、设定采集后献血者体内的血小板计数每升不少于×109。只要血小板计数每升不少于50×109 就不会出现碰伤后出血不止的情况,也就是说是安全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