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24|回复: 1

日军钢盔战时故事

[复制链接]

604

主题

969

回帖

2445

积分

四级士官

逍遥居士

积分
2445

推广勋章

QQ
发表于 2009-4-20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钢盔,日语叫做铁帽,是侵华日军普遍配备的防护装备,在电影中,鬼子不是戴着挂屁帘的战斗帽,就是戴着钢盔,这几乎成了标准形象。
曰本后勤研究家青木孝治(参加过侵华战争),有一本研究日军钢盔的著作,叫《陆军铁帽物语》,居然有不少新的发现。比如,日军战斗帽后面的那个屁帘儿,有人说,是用来防中国大刀队砍脑袋的,青木的研究表明,它是为了防晒,分成几片,可以通风,虽然有点寒碜,效果确实不错。日军的钢盔虽然威风,却带来不少烦恼。
冻住脑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曰本根据到欧洲观战的武官的报告,让士兵装备钢盔,一直没有正式使用。“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不抵抗,日军的钢盔基本没有派用场。
真正用上钢盔,是在黑龙江和马占山部作战时。面对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不断增兵,双方在江桥、齐齐哈尔等地展开一系列激战。
日军使用大批新式装备,不但钢盔得到了检验,还使用装甲车、坦克等武器,这是日军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坦克。日军攻击马占山的雷诺NC-17坦克,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北大营东北军仓库里夺取的。
坦克的使用,被证明在破袭战中非常有效,钢盔也减少了日军的伤亡。但是,日军发现,钢盔存在相当大的问题。由于钢盔的里衬太薄,在黑龙江寒冷的天气里,日兵出汗后,如果不加以处理,很快,脑袋就会和钢盔冻在一起。如果强行摘取,还会连皮带肉扯下来。
面对这种古怪的情况,日军不知如何处理,采用暖水浇钢盔的办法,结果,将被冻结的头皮直接剥离。
宿营时候,头皮和钢盔冻在一起的新兵,摘钢盔时,经常发出阵阵哀号。日军攻占齐齐哈尔,阵亡三百余人,而因为不少冻伤,几乎减员两千,其中不少是在这种钢盔“头伤”。
为此,日军士兵在钢盔里垫上纱布或者棉布,样子虽不好看,但是,解决了冻伤的问题。
成为靶子
诺门罕之战时,戴着钢盔的曰本士兵,头部中弹而死的人数,甚至多于不戴钢盔的士兵。
难道苏联人使用带带有磁性的子弹,专打钢盔?
钢盔的主要作用是防御弹片,保护头部。由于钢盔是一个弧面,如果对方的子弹不是击中钢盔正面,大多会滑飞,这就是钢盔的防护作用。
诺门罕之战时,头部中弹的曰本士兵,多半是头盔正中被命中,钢盔洞穿,脑袋当然难保。苏军的枪法为何这样准?
日军派出专家到前线考察,真相方才大白。原来,日军使用的钢盔前面正中有一个小红太阳。
红色最醒目。苏军很远就能发现日军士兵,瞄着小红太阳开火,一枪命中,日军士兵糊里糊涂就见上帝去了。
诺门罕之战后,吃了大亏的曰本士兵,被迫取消钢盔前面的小红太阳。
“军神”之死
饭冢国五郎,曰本陆军少将,101师团101联队联队长,号称“军神”,此人顶着个破钢盔,喜欢挥舞战刀,又冲又杀,十分张扬。
做到联队长,手下有几千人,按说,在第一线戴钢盔摆酷的机会不是很多。不幸的是,有人请饭冢摆酷。这人就是曰本著名战地记者小蜈行男,他到庐山前线采访饭冢。
在庐山一线,中国军队奋勇抵抗,巧妙利用地形,与日军顽强周旋。日军虽然装备精良,无奈庐山是冰川造山,形状雄奇,道路险峻,中国军队把迫击炮搬上山顶,迫击炮弹“如同雨点从天而降”。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
与饭冢作战的是中国陆军169师,师长化振中,这是粤军唯一戴钢盔的部队,绝对是一支精兵。双方在东孤岭浴血苦战,饭冢连续发动15次进攻,依然无法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白白损兵折将。
由于连日苦战,饭冢晒得极黑,眼里全是血丝,胡子多日不刮,显得相貌狰狞。
记者小蜈行男建议饭冢比画几下,以便在曰本人面前扬威。
被几个记者一捧,饭冢推辞不过,记者们特意选了一个比较符合战场气氛的高地,饭冢拔出指挥刀,又吼又叫,又窜又跳,很快,记者们拍完了胶卷。后来,从照片上看,拍摄的确不错,如果饭冢活到战后,可以考虑去演电影。
饭冢的“外景地”虽然适合拍摄,却在中国阵地对面,在对面高地上,就有160师一个哨所。视线内的目标太多,中国哨兵未必能够注意。曰本记者为了突出效果,给饭冢口上了一顶钢盔。当时,日军钢盔的涂漆工艺不过关,华中正是炎热季节,长期暴晒,偶尔又是一场大雨,时间一久,钢盔的绿漆剥落,露出钢底,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远远地,中国哨兵发现有一个灯泡似的东西,定睛细看——哦,是个鬼子啊!虽然看见了,中国兵也没什么办法,距离太远,手中没炮,汉阳造又够不着。
看着饭冢表演,几个中国哨兵越看越烦,这时,眼前一亮,几个中国老兵沿着战壕走了过来,他们背的不是汉阳造,而是三八大盖。
三八大盖,即曰本造三八式步枪,因为枪机上有一个防尘罩而得名,其射程远,射击精度高。
饭冢所在的那个高地,汉阳造打不着,三八枪的射程可是正好。
这个中国哨兵班长的理解是有科学依据的:三八式步枪的射程为2400米,而汉阳造只有2000米;三八式步枪子弹初速760米/秒,汉阳造是600米/秒。更重要的是,曰本工业技术发达,制造工艺精良;汉阳造的设计虽然不错(仿自二战时德军的标准装备毛瑟步枪),材质和制造水平较差。理论上,汉阳造的有效射程为600米,发到士兵手里,能打四五百米远就不错了,而三八枪的弹道,如果无风天气,在800米外依然相当准确。凇沪战役,装备汉阳造的国军,挖壕阻击装备三八枪的日军,没少吃射程近的亏。
看到三八大盖,哨兵班长赶紧把几个老兵拦下,让他们看看对面饭冢的表演。
饭冢扣着一个钢盔,赤膊,几个中国老兵分辨不出他的身份,看他耀武扬威的样子,一致觉得这赤膊鬼子太猖狂了。
老兵枪法好,把枪一摘就瞄上了。采访已经到了尾声,饭冢一转身,正好把一个大光膀子亮了出来。这时候,中国老兵也瞄好了,一扣扳机,“砰”, 饭冢应声而倒。
附近的曰本兵赶来救护,发现这一枪正从饭冢的心窝穿过……
饭冢在101师团被称“勇将”,他的死亡,对前线日军的士气造成沉重打击。中国军队对此事的记录,来自于独9旅官兵的回忆,并不是曰本方面的材料(中国160师在庐山拼得太狠,后来,部队缩编为独立第9旅,是12集团军的王牌部队)。遗憾的是,虽然有此段记载,却没有击毙饭冢的中国老兵的名字。
言归正传,钢盔反光暴露了饭冢的目标,算是铁帽给日军带来的又一个悲剧。不过,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直到太平洋战争开始逐岛争夺,日军在钢盔上涂抹煤焦油,多少降低了其反光度。
并非无用
1945年的一天,一支曰本军队出炮楼扫荡,天色已晚,找了个山村宿营。
日军做梦也没想到,这个村子似乎很平静,实际上是八路军的一个重要据点。
八路军悄无声息地溜到打谷场,埋伏下来。
吃完晚饭,日军小队长吹哨,召集部下晚点名,地点就是打谷场——村里唯一平坦的地方(八路军太会选地方了)。
这时,一个日军新兵手忙脚乱,闹出了笑话。日军条令规定,晚上点名,穿军便服即可,而这个新兵没有记住,居然戴了顶沉甸甸的钢盔,前来点名,一起众人哄笑。
笑声未绝,忽然,雷声霹雳,电光四射——八路军战士扔出了手榴弹。
研究家青木认为,有理由判定,这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其理由有二:第一,八路军战士的投弹动作准确,肯定都是把手榴弹拉火后,等上两秒钟再扔的。结果,手榴弹凌空开花,打谷场上的曰本兵,连杀伤死角都找不到;第二,这支八路军用的手榴弹,不是那种黑火药,一炸两片的边区造手榴弹,而是缴获自日军的48瓣卵形弹,虽然这种弹的投掷距离不如国军的德式手榴弹,可是破片多,散布广,对露天的日军杀伤力极大。
这个小队的日军,没死的只有一个,就是那个犯迷糊、戴着钢盔前来点名的新兵。钢盔挡住大多数弹片,他只是肩部负了伤。
以热爱版面为荣、以危害版面为耻;
以服从版主为荣、以中伤版主为耻;
以提供好帖为荣、以乱发广告为耻;
以辛勤灌水为荣、以偷偷潜水为耻;
以相互帮助为荣、以攻击诋毁为耻;
以上线板油为荣、以离线游客为耻;
以爱护美眉为荣, 以冷落帅哥为耻;
以公开回帖为荣、以私下纸条为耻。

92

主题

975

回帖

1208

积分

三级士官

积分
1208

社区建设勋章

QQ
发表于 2009-4-20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邓州社区论坛

GMT+8, 2025-2-5 22:46 , Processed in 0.06192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