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05|回复: 0

笛翁 仙——老而不死的神话。

[复制链接]

225

主题

684

回帖

1035

积分

版主

积分
1035
发表于 2007-12-31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笛翁 仙——老而不死的神话。


今人喜欢将“神仙”联用,却很少有人知道,仙的出现,远远晚于鬼神,他是伴随着道教走上历史舞台的。

先让我们看看早期文献中的“仙”吧。汉代的占诗十九首写道:“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王子乔是何许人也? 《列仙传》说他是周灵王的太子,好吹笙作凤凰鸣,后来他还曾乘鹤归来,又翩然而去,只留下后人无限遐想。再来考究一下彭祖(在本论坛《烛光集》⑥中已有介绍),一位以年纪著称的传奇人物。传说他是颛顼的玄孙,活了八百多岁。在有生之年,他不营名誉,不好车服,只是以养生治身为务,创造了一大套养生的理论。不过,值得玩味的是,尽管彭祖的事迹被收录在《神仙传》中,但彭祖自己坚决不承认仙人的身份,他认为“仙人者,或竦身人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化为鸟兽,游浮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间而人不识,或隐其身而莫之见。面生异骨,体有奇毛.率好深僻,不交俗流”。

彭祖对于仙人的定义,与王子乔的形象不谋而合,于是,我们对“仙人”有了初步的印象——他们是那种可以上天人地,随意变化的超人,有时会驯养一些奇珍异兽以供驱使,比如说代表仁义的麒麟,象征长寿的仙鹤等等。平日里,仙人吸取天地之精华,服食仙草灵芝,即使出人人间也不为凡人所识。而大多数时间里,他们更愿意远离世俗,在深山幽谷中出没。      

当然,长生不死是仙人首要的特征,无论过去几千年,他们的容颜,还是与离开尘世的那一天相同,所变化的,或许是精神,即便耄耋的老者,也拥有着鹤发童颜。

因此《释名》中很明白地宣告:“仙,老而不死。”人类无法回避死亡,却又希冀永生,“鬼”在短期内虽然满是了他们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可死后的世界毕竟是虚无缥缈的,只有生命才是真实的存在,人们在想尽各种方法延长生命的同时,又臆造出了“仙”来表达永生的企盼。

如果说,神是天生的,具备人类无可选择的崇高,仙则集中了人类的向往:永恒的生命、美而的容颜、善良的美德、无所不能的法力和悠闲的生活。只是仙的一切都来自后天的修炼,或服食丹药,或炼气养颜……人们相信,世间确实有能令人不死的方法,一如高山不崩、大海无竭。只要能找到诀窍,一切都能实现。有时成仙根本就是巧合,比如说广为流传的“烂坷山”故事中主人公王质,只因在深山中看了一盘围棋,就蹉跎了百年的光阴,物是人非,山下世界变得陌生,终于让他又回归了深山,成为仙人谱中的一员。所以也有不少求道之人在人迹罕至的深山结庐而居,希望发生奇迹。

至于长生之后要做什么,却很少有人关注。在人们的思想里,仙固然有救危济难、主掌死生的能力,但更多的则是自身生活的优游,这从魏晋时期大量的潞仙诗中可以窥见端倪,则是例外。

有人说《山海经》中的“不死国”、“不死民”、“三面人’是仙的原型,“不死国”所食的“甘木”就是后来的修道者孜孜以求的长生丹药,但是我们无法忽视,神仙体系是伴随着日益繁荣起来的黄老之学而真正建立起来的。

黄指黄帝,老指老子。前者是上古的帝王,华夏民族的祖先,最有资格纳人神话中的人物,后者则是春秋时期的哲学家,被尊为道家学说和道教的创始人,孔子曾经向他问“礼”。黄老原本是不相干的,只是老子“无为而治”的观念似乎与部落联盟时期的历史现实颇为契合,从“黄”到“老”的关系于是有了一种实践到总结的意味,黄老之学遂在汉初受到推崇。直到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开始独尊儒术,黄老还是以哲学思想而非神仙道术屹立在学术之林。可后来,它不得不渐渐转向宗教化的崇拜,东汉明帝、章帝之际〈58~88年〉,益州太守王阜《老子圣母碑》云:



    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

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

太素之无,浮游六虚,出入幽

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浊清之

未分。



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之神物,并与“道”相等同,“道”从哲学思考,人格化、进而神化成了超人。到了汉末黄巾起义时,张角已经用太上老君(老子)作为至高神来号召民众了。      

随着道教的不断完善,仙的队伍日益扩大,东晋高道陶弘景写了一本著名的道教著作《真灵位业图》,对当时传说的仙逐一列举并排明位置,他把仙的等级定为七个级别(七阶),分别根据他们所住的位置高低区分一

第一阶是以中位主神元始天尊为首的玉清境诸天帝道君,共29名。

第二阶是以太上大道君为首的上清境诸神,共104名。

第三阶是以太极金阙帝为首的上清太极金阙诸神,共84名。

第四阶是太上老君为首的太清境诸神,共174名。

第五阶是以九宫尚书张奉为首的诸天曹仙官,共36名。

第六阶是以定录真君茅为首的诸位地仙,共173名。

第七阶是以丰都北阴大帝为首的阴曹地狱诸鬼官,共88名。

第一个排位,在后来的道教流传中不断改动和完善,比如说第二阶和第三阶都是上清境,自然要合并的,后来遂有了著名的“三清”;又比如说玉皇大帝的出现,使天国的政治系统建立起来,仙有了正式的职责;随着年代的递进,仙的数量也在成几何倍地增长,有修炼成仙的,有积善成仙的,有仙国自己的后代〈这一方面尤以仙女为多,象七仙女、织女、龙女等等〉。但《真灵位业图》毕竟是第一本系统明晰的列仙著作,且将上古圣贤尧舜、儒家代表颜回以及秦汉帝王臻始皇、汉高祖等都列了进去,揭示了此系统儒道的结合面貌。而书中把神话中的盘古作为最高的神灵,则拉开了神、仙结合的帷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邓州社区论坛

GMT+8, 2025-2-5 22:02 , Processed in 0.10134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