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92|回复: 0

当代文学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

回帖

16

积分

论坛新人

积分
16
发表于 2012-11-12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论中外古今,天才的作家总是把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之一。他们的名字总是和他们创造的不朽形象连在一起,为同代或后世的人们牢记不忘,例如曹雪芹和林黛玉,王实甫与崔莺莺,鲁迅和阿Q,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伏尼契和牛虻……当然优秀的作家和不朽的典型远不止此。
    现代文坛曾出现过一股潮流,作家不在意人物个性的塑造而致力于人类共性的挖掘,目的在于心灵沟通,情感相应。与此同时重在心态显示而不重形态刻画。就这一点而论,可谓再现了我国先秦文学写人的原则:人长得如何无关紧要,人想些什么才是关注点。
    由于国内过去长期搞政治斗争,弄得人人自危,心灵处于封闭状态,一旦解冻,人们之间便生发了相互了解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加之对世界开放,国际间的互相往来,共性了解的需要在当时远远超过了个性欣赏的奢求。但这只是历史辨证发展的一个阶段,当这一阶段随着人类共性——包括潜意识的深掘至一定程度时,又呈螺旋型进入更高层次的个性探索领域,与此相联系的情节淡化格局又逐渐被生动的故事织体所取代。因为不满足于现状力图更新乃是人类的秉性和本能。
    所谓在符合共性的前提下突出个性,从实际运用讲便是致力于个性塑造而将共性前提只作为一种监督。共性好比一盏警示灯,提醒人物不能做什么。如果你硬要自己笔下的人物去做,便叫违反共性,或者通俗地讲叫违背人之常情。人食人肉在世界上属极其罕见的现象,你故意使自己的人物去模仿,自以为这叫个性,而它却是虚假的。
    中国知识分子大多崇尚简朴,你偏要把他们的居室一概布置得富丽豪华,如此展示也违反了共性。而个性有如一盏指示灯,告诉人物能做的该怎样做。若描写恋爱就必定女在前面跑,男在后面追,借喘气之激动接那么一吻,张三如此,李四如此,王二麻子都如此,又还有什么个性可言?所以,从实际运用讲,作者该注意的是不违反共性而非如何去表现共性。在不违反共性的前提下,集中精力投入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才能出现色彩缤纷的佳作。
    在当今文艺创作中个性色彩被模糊——至少是被淡化——源于社会生活太多的模仿,特别是青年群体,男的几乎都象奶油帅哥,长发遮脸;女的大多爱学野蛮**,盛气凌人。这种固定模式和偶像标本,却以“张扬个性”为名,行扩大共性之实。
    既然千人一面万众同流又有何个性可寻?要么走向另一极端,因为光头扮酷,银幕上便出现光头无数。更加普遍的是众多拍广告的女孩,由于缺乏表演的正规训练,清一色地做作夸张挤眉弄眼,不论是广告制作人的特意要求还是熟视无睹,其修养和水平都可想而知了。
    再如,我国某大城市的产品,尤其是服装产品总创不出名牌,几经折腾仍无力与对手竞争。别说外销他省,就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也只能占极少的份额,绝大部分市场都无奈拱手让给了外人。
    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反复仿制别人的样式,缺乏独创,而众所周知的是,模仿得再好也比不上原创。何况别人在不断更新,模仿者永远只能炒别人的剩饭,落在时潮的后头。有人问这个城市的特点是什么,只好如此回答:这个城市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
    西方某些有活力的文化元素并非不能吸收,但贵在融化贯通为我所用,而不是原封不动地生吞活剥。模仿永远不能代替创造,充其量只是学习过程的一个初级阶段而已。人类的智能金字塔由五个台阶组成,即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这里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一是最高处或称终极目标为创造。二是模仿不属人类的智能范畴。因此本文认为:许多媒体所开展的形形色色“模仿秀”是对缺乏个性的fans顺水推舟,并进行误导,即便属游戏性质,也不利于人们素质的提高,它只会使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创造力削弱。“东施效颦”的历史笑话竟演变成为当今时尚!这种现象将更有资格成为后人的笑柄。
    个性的塑造须推陈出新,求异而不趋同。如果说推陈出新是从时间的纵向考察,那么求异而不趋同可视为横向对比。由于时效性强的特点,不断出新绝非易事,它对具有创造意识的人是严峻的挑战,因此把出新当作个性塑造的唯一途径是不现实的。比较而言,求异则不算难题,其要点是不趋同不赶潮,因而不完全受时间制约,只须具有独立意识即可。
    文学艺术史上不乏题材和风格回旋往复的情形,同样能表现出个性特征。举一个很近的大家熟悉的例子:在众多“前卫”流行歌手充斥的舞台上,久别复出的台湾歌唱家费玉清以其怀旧的曲目和优雅的风格又再次赢得了广大听众,究其原因难道不正是个性的魅力麽?同时也表明求异不受时间限制,只要与众不同即可。又比如当红的民间艺人阿宝和最近一些原声态歌者的兴起,无不揭示了个中奥秘。试设想一下,若张学友那样唱,人人都跟着那样唱,舞台上那一道又一道独特的亮光还能在人们眼前闪耀吗?现在娱乐圈的策划者让阿宝着洋服、唱流行,如此“包装”下去,那一股接一股的个性张力还会在听众心里震颤麽?
    生物界的叶子尚且无两片完全相同,作为社会人也耻于没有个性,而对于文艺作品来说,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就更加重要和宝贵了,与其说它是方法论,毋宁说是生命力。
www.jxhfsx.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邓州社区论坛

GMT+8, 2025-4-9 04:24 , Processed in 0.05255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