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65|回复: 1

中国人为啥喜欢午睡?

[复制链接]

513

主题

1150

回帖

1703

积分

三级士官

积分
1703
发表于 2008-7-13 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人看来,午睡如同苦工后的沐浴,是一种极致般的享受;然而西方人对此却有着迥然不同的习俗和观念,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中西方人在对待“午睡”这个问题上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差呢?又是什么使得中国人如此的钟爱午睡呢?下面笔者就与大家分别就中西方的饮食、观念和社会三个方面来共同的考究一番。

    1、饮食习惯

    自古以来,我国的饮食文化便以种植业为主,而作为拿着锄头“开辟天下”的中国人,早已习惯了食用米饭、馒头和面条等精制主食,然而,就是这些表面看上去非常“纯洁”的食物,却隐藏着令人迷困的因素。据营养学家分析,由于种植业食物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多,优质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过少,从而导致了在用餐后血糖迅速上升或下降,使人极易出现乏力和困倦之感,再加之中国人所普遍认可的饮食原则——“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样一来,“酒足饭饱”的午餐便加速了用餐者食后的催眠效果,使得中国人与午睡在悄然间便结为了“好友”。而作为西方人,他们则以肉食为主,且午餐食量较少,由于肉食的血糖生成指数接近于零,所以餐后的血糖不会出现升高或降低的现象,保持相对的稳定,再加之肉食中大量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从而使得用餐者在食后极少出现“食困”现象。这就是中西方人在饮食习惯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也使得中国人与午睡结下了一种“不解之缘”。

    2、传统观念

    西方人极少有午睡者,这与他们的传统观念也有一定的关系,在西方人看来,午睡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懒惰行为,是一种放纵自我的懈怠表现。所以,一直将时间视为创造财富最佳能源的西方社会,自然也就不会认同午睡的文化理念。而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化,对此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人看来,午睡不仅能恢复精力,还能强筋壮骨,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养生之道。此外,作为东方传统文化的午睡,也是具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中国人自古就有午睡的习惯,它起源于远古,盛行于宋代,直至今日,一直都是国人所备受青睐的修身养性之法,同时,它也体现了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仁”学理念的精髓。清代李渔曾在《闲情偶记》中盛赞午睡曰:“养生之诀当以善睡居先”,将午睡视为行乐之法。由此可见,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人们对午睡所不同的理念和认识,而东方文化的悠久历史,也成全了中国人对午睡所独有的钟爱。

    3、社会氛围

    作为造成东西方人午睡差异的第三种原因,便是社会氛围,笔者认为,这里的“社会氛围”,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影响人们内心世界变化的一种外部环境。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氛围也就必然会导致人们所不同的心理感受。也许在西方较为成熟的社会体制背景下,人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和谐与安逸的社会氛围;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由于国情特点以及各项体制建设的不完善性,也许会使人们感受到一种紧张和压抑。仅就社会职业领域而言,无论是从业者,还是失业者,都会感受到一种无穷的压力:从业者因竞争的残酷而费尽心机,致使其身心俱疲;失业者因生活的窘迫而疲于奔波,致使其忧虑万分。这此,都会使人感受到一种状态的萎靡和精神的困倦,而缓解这一状况的最佳良药,莫过于睡眠。莎士比亚曾赞美道:“睡眠是大自然的第二道菜,人生筵席上的主要滋补品”。因此,在中西方社会环境的差异条件下,中国人则更需要人生的这道“美菜”和“滋补品”。在这种状况下,午睡便成为了夜间睡眠后的最好补充,繁忙工作中的短暂缓冲以及焦虑思维中的片刻间歇。所以,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同的社会氛围与心理感受,才会使得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加喜欢午睡,因为,午睡才是缓解国人心理压力的最佳滋补品!

    通过上述三方面的对比与分析,国人对午睡的钟爱的确与西方人存在较大的差异,笔者认为,差异的存在体现了中西方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作为国人,如何去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午睡的积极作用,使它成为推动事物发展的一支强心剂,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这才是我国东方文化魅力的完美体现!(文/张继伟)
头像被屏蔽

192

主题

2348

回帖

2673

积分

版主

继续等待

积分
2673
QQ
发表于 2008-7-13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邓州社区论坛

GMT+8, 2025-2-5 19:50 , Processed in 0.06010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