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鹅MM

善辩、奇辩、诡辩实战大观(内含近千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

[复制链接]

258

主题

1132

回帖

1482

积分

三级士官

积分
148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伐

  文王问太公:“所谓用文事进攻敌人的文伐,它的方法如何?”

  太公答:“用文事进攻敌人的文伐,有以下十二种方式:”第一,依照敌人的喜好,顺从他的心愿,使他滋长骄傲情绪,必会去做些邪恶的事情,我再巧妙地加以利用,就必能将他除掉。“”第二,拉拢敌君所宠爱的人,减轻他对我们的敌对情绪。他所宠爱的人怀有二心之后,该国国力、兵力必将衰弱。朝中若没有忠臣进谏,该国必将陷于危亡的境地。“”第三,贿赂敌君左右的近臣,造成与我方深厚酌情谊,他们身处国内而心在外方,他们的国家就必将受害。“”第四,助长敌君淫靡行为,扩张他好大喜功的心态;用珠玉厚赂他,用美人给他取乐。谦恭地倾听他低劣的言辞,顺从他的命令而迎合他的意思。他将不再同我为敌,那么我们的计谋便成功了。“

  “第五,对敌国的忠臣要尊敬,少给他些礼物。他派使者前来交涉时,要故意留住他,对他的意见不答复,尽快促使敌君改派他人来替代,然后给来人透露出一些真实情况,表示亲近他信赖他以结友好。如能这样地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敌国忠臣,敌君就会疏远其忠臣,我就可以继续谋取他的国家了。”

  “第六,收买敌国朝廷内的权臣,离间他朝外的大臣,使有才智的大臣背着他的主子与我通好,这样可造成敌国内部相互倾轧,那么这样的国家没有不亡的。”

  “第七,用厚赂结交敌君,使他深信不疑;收买他左右钟爱的大臣,暗许他们好处,使敌国君臣忽视农耕等各项事业,造成该国粮财匮乏,防务空虚。”

  “第八,赠送敌君重宝,进而与他同谋别国,使他深信这种国谋对他有利。由于对他有利,他必然信任我,这就密切了敌君与我的关系,关系越密切,敌君必为我所利用,他有国而被外国利用,这样的国就必亡。”

  “第九,对敌君的表面上要尊敬他,但不要用棘手的问题为难他;渲染壮大他的威势,屈从他的意志,以取得他的信任,促使他妄自尊大;先炫耀他的尊严,再用圣贤的德行加以粉饰,这样,他的国家就不得不走向衰颓。”

  “第十,低声下气地为敌君服务,并要装成诚心诚意;顺着他的意思行事,跟他如同亲生兄弟,这样就可以获得真实情况;既然已经得到,就可以秘密收他的权:等到时机到来,就可以用无意的名义,将该国灭亡。”

  “第十一,堵塞敌君耳目要有好的方法:凡为臣的没有不渴望富贵,而厌恶危难与灾祸的;用暗中许给尊贵的官位,秘密送给大量财宝的方法,收买敌国的英雄豪杰。国内积蓄很多,外表却装作穷困。暗中收纳敌国智士以制定谋略;收纳敌国勇士以提高士气。要满足他们取得富贵的欲望,使这种欲望越来越强烈。把敌国的豪杰、智士、勇士争取过来,结成党徒,为我所用,这样做就能堵塞敌君的耳目了,敌君虽有国家,但耳目已为人所堵塞,哪里还能够保住他的国家呢?”

  “第十二,扶植敌国的乱臣,以扰敌君主的统治;进献美女淫声,以惑敌其君主的意志;送给他良犬骏马,以疲劳其君主的身体;又常常以有利的形势诱惑他,使他骄做狂妄。这样,就可以观察选择有利时机,与天下的人共同攻取他的国家。”“以上十二种文伐方法如果实施齐全,就可进而采取军事行动。采取军事行动时,必须上察天时,下察地理,待各种征象都显现有利时,才可兴兵讨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132

回帖

1482

积分

三级士官

积分
148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顺启

  文王问大公:“具备什么条件才可以治理天下呢?”

  太公答:“尊敬覆盖天下,然后才能包容天下;诚信覆盖天下,然才后能约束天下;仁慈覆盖天下,然后才能怀柔天下;息惠覆盖天下,然后才能保有天下;权力覆盖天下;然后才能不失天下。举事能当机立断而不犹豫,就像天体运转不能改变、四季不能变更一样。以上这六个方面全做到了,才可以治理天下的政事。

  “所以,能为天下百姓谋利益的,就能得到百姓的拥护;使天下百姓遭受祸殃的,就将遭到百姓的反抗;关怀天下百姓生活的,就会得到百姓的感激;杀害天下百姓的,将会受到百姓的仇视;顺应天下百姓心愿的,就将得到百姓的拥护;造成天下人穷苦的,百姓就仇视他;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百姓就依靠他;危害天下的,天下的人都舍弃他像灾祸一样。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只有有仁德的君主才能长久地治理好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132

回帖

1482

积分

三级士官

积分
148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疑

  武王问大公:“我要进攻敌人,建立功业,但有以下三个疑虑:我怕兵力不能攻破敌人,不能离间敌国君主的亲臣,不能瓦解敌人军队,这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第一,因势利导,削弱他的有生力量;第二,谨慎用计,离间他的亲信;第三,不吝惜钱财,贿赂他的将士。要进攻强大的敌人,必先造成敌人强横势态,助长敌人嚣张气焰。强横必然会遭到其他方面的挫折,嚣张必然会导致其他方面的破裂。所以,进攻强大的敌人,自己必须强大;离间敌国君主的亲臣,自己必须团结亲臣;瓦解敌人军队,自己必须坚强。”

  “运用计谋,以同密最为重要。种种事情的设想,都是用利来引诱,使他们产生互相争夺之心。”

  “要想离间敌国君主所亲信的忠臣,应从他所宠爱的人着手,送给他们所想得到的东西,许给他们丰厚的利益,利用他们去搬弄是非,使他们的君主远离忠臣,使这些忠臣不得志,那些受宠的人因为得到我们给的利益很高兴,就会去制造敌人相互间的怀疑,而达到我离间他们的目的。”

  “一般军事进攻的方法,必然先闭塞其耳目,让他头脑昏喷,而后击败他的兵力,摧毁他的防线,除去百姓的祸害。具体方法就有:用女色腐蚀他,用厚利引诱他,用美味调养他,用靡靡之音迷惑他。”

  “一面离间他的亲信,使他们远离百姓,而不让他们知道我们的计谋。这样诱使他落迸我们的计中而不知不觉,这样事情就成功”对广大百姓要厚施恩惠,必须不吝惜钱财。时时想着并不厌其烦地解决百姓的衣食问题,从而表示对他们的慈爱之心。“”总之,只要努力去思考研究,必然会产生智慧,而智慧可以产生财富,财富又可以养育民众。民众中可以涌现出贤才,大批贤才涌现出来就可以辅佐君主统治天下。“问:俞忠在哨所站岗时,明明看到有敌人悄悄向他摸过来,为什么他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答:他正在瞄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132

回帖

1482

积分

三级士官

积分
148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贤

  文王问太公:“作为君主,应当尊崇什么人,抑制什么人,任用什么人,除去什么人,严禁什么事,制止什么事呢?”   太公说:“作为君主,应当推崇德才兼备的人,抑制无德无才的人,任用忠诚信实的人,除去奸诈虚伪的人,严禁暴乱的行为,制止奢侈的风气,所以君主用人时,应当警惕六种坏事、七种坏人。”

  文王说:“我愿意听听这些道理。”

  太公道:“所旧六种坏事是:第一,臣下有替君主大肆营造宫室亭池台榭,以供游玩观赏之用的,这就是败坏了君主的德行。”

  “第二,百姓有不从事农桑,纵意气,好游侠,违犯国家的法令人,不听从官吏教导的,这就败坏了君主的教化。”   “第三,臣下有交结朋党,压制贤智之士,障塞君主耳目的,这就损害了君主的权力。”

  “第四,士有高尚志向、节操,自以为气势盛,在外面与诸候交结,不尊重自己君主的,这就损害了君主威信。”   “第五,臣下有轻视君主所授的爵位,轻视自己的职责,并且以为君主去冒险为耻辱的,这就挫伤了臣下为君主尽忠的热情。”

  “第六,强宗大族争相掠夺,欺压贫弱,这就损害了人民生计。”

  “所谓七种坏人就是:第一,没有智略权谋,为了获得重赏高官,强横恃勇,轻率赴战,企求侥幸立功的,君主切勿用他做将帅。

  第二,有名无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掩盖他人的善,张扬他人的恶,并且到处钻营取巧的,君主必须慎重,不能与他共谋大事。

  第三,外表朴素,衣服粗简,开口说些无所作为的话而实际是为求名,闭口说无所贪而实际是为求利,这种虚伪的人,君主切勿同他接近。

  第四,冠带奇异,衣服别致,有广博的见闻和善辩的辞令,浮夸的议论用来自我粉饰,住在偏僻简陋的地方时,就诽谤世俗,就是奸诈的人,君主要谨慎而不要加以宠信。

  第五,献媚逢迎,不择手段地谋求官爵,鲁莽急躁,用轻率冒死来贪求俸禄,见利妄动,不顾全局,浮夸的言论讨好君主,这种人君主要警惕,不能使用他。

  第六,用精细的雕刻和技巧营建华丽的工程,为此而妨害农业生产的人,君主要千万注意,并对他们的行为严加禁止。

  第七,用骗人的方法、奇怪的技艺蛊惑君主周围的人,甚至用妖言咒语欺骗善良百姓的人,君主对他们的行为必须制止。“”所以人民不尽力去务农,就不是好人民;士不忠诚,就不是好的士;臣不直谏,就不是好的臣;官吏不公平廉洁爱护人民,就不是好官吏;宰相不能富国强兵,妥善处理各项问题,确保君权的稳固,整顿君臣的纲纪,核查名实,严明赏罚,使万民乐业,就不是好宰相。君主执政好比神龙之首,站得高,看得远,深入观察事物,广泛听取意见。要显示出庄严肃穆的威仪,不露喜怒忧乐的情意,如天之高,不可穷极,如洲之深,不可测度。君主对于应怒之人而不怒,奸臣就会兴起;对于应杀之人而不杀,那贼人就会发作;对于应行讨伐之国而不加讨伐,那敌国就会强盛,“文王说:”你说得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132

回帖

1482

积分

三级士官

积分
148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守国

  文王问太公:“怎样建立国家呢?”

  太公答:“请先斋戒(指在祭祀或举行典礼前整洁身心以表示恭敬,包括沐浴、更衣、素食、独居等),然后再告诉你关于天地间事物运行的规律,四季万物生长的变化、圣人治国的道理,以及民心转变的根由。”

  文王于是斋戒七天,向北方再拜而问太公。

  太公说:“天有春、夏、秋、冬四季,地有万物生长,天下有如此众多的人,要由贤明的君主来治理。一年四季变化的规律是:春天利于滋生,可使万物茂盛;夏天利于生长,可使万物成熟;秋天趋于收敛,可使万物丰盈;冬天宜于贮藏,可使万物找到休眠的地方。万物充盈了就收藏起来,藏到来年春季又重新发育,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也分不出哪是终了,哪是开头。所以贤明的君主只有效法天地四时之理,才能统驭人马,建立国家。”

  “所以天下大治,仁人圣主就隐而不露;天下大乱,仁人圣主就拨乱反正,建功立业。就是必然的规律。”

  “圣贤在天地间,地位,作用至关重要。因为他能依据客观规律治理天下,使人民得到安定,如果人心浮动,就产生变乱的征兆。出现了这种征兆,就必然产生得失之争。所以这种变乱征兆往往先发生于阴暗秘密的角落里,所以圣贤就需要运用天地之道,倡导动用武力去除暴救民,天下之人就会群起响应。事物变化到极点,就会恢复常态。取得胜利后,你不可争先抢功劳;遇到挫折,你不可退缩而让别人去冒险。用这种风度指导战争,建立国家,你的仁德就能像天地一样持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132

回帖

1482

积分

三级士官

积分
148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守土

  文王问太公:“防守国土有什么好办法呢?”

  太公答:“要把国土防守好,不可疏远亲族,不可怠馒天下民众,要安抚近邻,还要驾驭和拄制周围的贤士。国家权力不可委给他人,委给他人君主的权力就会丧失。”

  “不要损下益上,不要丢弃大事去治理不重要的事情。”

  “太阳到了中午,要抓紧时机暴晒;拿起刀子,要抓紧时机宰割;拿起斧子,要抓紧时机砍伐。到了中午不暴晒,就会丧失时机;拿起刀子不宰割,也会丧失时机;拿起武器不杀敌,反会被敌所害。涓涓的细流不加堵塞,将会汇成大江大河;星星之火不加扑灭,就会燃起熊熊大火;一颗芽胞的两叶初生,如不加以撷除,将来长成参天大树,就必须用斧子来砍伐。  “所以,做君主的应该使国家和人民富强。不富强,就难以提倡什么仁义;不施仁义,就难以团结亲族。亲族疏远,将带来很大危害;失去百姓,就会失败。不要把统御国家的权力托付给别人,大权旁落,自己就会被人所害而身死国亡。”   文王问:“什么是仁义呢?”

  太公答:“恭敬对待百姓,融洽团结亲族,恭敬对待百姓,百姓和睦;融洽团结亲族,亲族高兴。这就是施行仁义的准则。”

  “不要让人夺去你的权威,要依靠贤明的人,顺着常理行事。顺从的就给以恩德,并加以任用;抗拒的就诉诸武力,加以征伐。如果对人对事都这样敬重而不疑惑,天下就自然而然地和顺而服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132

回帖

1482

积分

三级士官

积分
148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励军

  武王问太公:“我要使全军官兵攻城时争先登城,野战时争先冲击,听到停止号令就愤怒,听到前进号令就高兴,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做将的有三项制胜的方法。”

  武王问:“敢问这三项制胜方法的内容是什么?”

  太公答:“为将的在冬天不穿裘皮衣,在夏天不挥扇子,在雨天不打雨伞,这样就可以称为‘礼将’;将帅不能以身作则,就无法体会士兵的冷暖。越过险阻地形,通过泥泞道路,将帅必先下车步行。这样就可以称为‘力将’;将帅不身体力行,就无从体会士兵的劳苦。扎营时,士兵都已有秩序地住下,将帅才进自己的帐篷;军队的饭都已做熟,将帅才吃饭;军队尚未点灯,将帅也不点灯,这样就可称得上是‘止欲将’;作将帅的不能先人后己,克制自己的嗜欲,就难以体会士兵的饥饱。做将的能与士兵同寒暑同劳苦同饥饱,那全军听到进军的鼓声就会高兴,听到退军的号令就会愤怒。攻敌人的高城深池时,虽然敌人的羽箭弩石纷纷射下,士兵仍都奋勇先登;若在野战,白刃相交,士兵都踊跃向前。士兵并不是愿意牺牲、乐于伤残,而是因为将帅深深地关怀他们的冷暖、饥饱,体贴到了他们的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132

回帖

1482

积分

三级士官

积分
148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立将

  武王问太公:“任命将帅的方式如何?”

  太公答:“国家有难时,国君避正殿不受朝贺,而在偏殿召见拟定的主将,而且说:”国家的安危全在将军,如今某国竟不再称臣,望将军前往征代‘。“”主将接受了任命,君主于是就命太史钻龟甲,占卜吉凶,先斋戒三天,到太庙颁授斧钺。到了吉日。国君进太庙门,向西站立;主将进太庙门,向北站立。国君亲自拿着钺的上部,把钺柄授予主将说:“从此,上至天大的一切军务全由将军统率。’又拿起斧柄,把斧的刃部交给主将说:”从此军中下至深渊的一切军务也全由将军管理。见敌虚弱就前进,见敌坚强就停止,不要以为我军众多就轻敌,不要认为任务重就拼命,不要以为身在高位就轻视别人,不要固执已见而违背众意,不要把诡辩游说当成真理。士兵没有坐,你就不要先坐;士兵没有吃,你就不要先吃,冷热都要与士兵一样,这样,士兵们必然能够尽死力作战!

       主将已受国君的面命,就再拜并报国君说:“臣听说一国的事,决断在于君上,不能受外面的干预而治国;军中的事,决断在于主将,不可受中枢的牵制而作战。臣若怀有贪生怕死的二心,就不可以为君上做事;君上若怀有犹豫不定的意向,就不可以应敌,现在臣既然受君上的命,得独占斧钺之权,臣不敢活着回来。但亦愿君上授全权之命给臣,使臣能够专断从事。君上假如不答应臣,臣就不敢受命为将。’”“国君许以全权,主将就辞别国君,率军出征。从此,军中一切调度指挥,不再听命于国君,而是听命于主将。临敌决战,专心一意。这样,一切军事行动,上不受天时限制,下不受地形阻碍,前无敌人敢抵抗,后无国君从中牵制。因此,有智谋的人都愿为他策划,勇敢的人都愿拼死为他战斗,士气昂扬如青云凌空,行动迅速如骏马飞奔,兵未交锋而敌人已经降服。

  战争取胜于国外,功名显扬于国内,官吏都得到晋升,士兵都得到奖赏,百姓欢欣鼓舞,将帅没有罪过。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家安宁。“武王说:”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132

回帖

1482

积分

三级士官

积分
148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翼

  武王问太公:“君主统帅军队必须有人辅佐,以造成他非凡的威望,这该怎么办才好呢?”

  太公答:“一般用兵时统帅军队都必须以将帅来掌握全军的命运。

  掌握全国的命运,重在通晓和掌握全面情况,而不在于专精某项技术。这就需要在授于职务时要取其所长,灵活使用,并作为一项制度。所以,将帅要有得力的辅作之臣七十二人,以适应各种情况的变化。只有按这种方法选官授职,才能真正懂得为将的要则,当然其中就包括有特殊技能的人,这样战争中的各项任务就都有人管了。“武王问:”请问这些人的职务应怎样区分?“

  太公答:“心腹一人,主要辅助出谋划策以应付突然,推测天象,消除祸患,总管计划谋略,保全百姓生命。”   “谋士五人,主要负责谋略安全解除危难,考虑战局发展趋势,评论将士品德才能,严明赏罚制度,任命官位,决断疑惑难明的事理,规定事情的可否。”

  “天文三人,主管观察天象,观测气候,推算时间,考察吉凶征兆,查验灾害和意外事件,观察天意的顺逆。”   “地利三人,主管察明军队行军和驻屯时的地形状况,分析利害消长、距离远近、地形险易、江河水情以及山势险阻等,使军队作战不失地利。”

  “兵法九人,主要任务是研究敌我形势的特点,分析作战胜负的因素,选择不同条件下作战的兵器,检举会种不利于作战的非法行为。”

  “通粮四人,主要任务是计划供应,筹备积蓄,沟通粮道,收采五谷,使全军粮草供给充足。”

  “奋威四人,主要负责选择有才能的士卒,挑选好兵器和铠甲,保证作战时全军风驰电掣,使敌人不知我从何而来。”   “执旗鼓三人,主管任务是用旗鼓传达号令,规定全军视听的指挥信号,并用虚伪的凭证、图章和错误的号令,在敌我之间忽来忽去,神出鬼没,以隐蔽自己,欺骗敌人。”

  “股肱四人。主管规划保卫重地,守护要害工程、修筑沟堑壁垒,以备守御。”

  “通材三人,主要任务是提出将帅疏忽的事项,以弥补他的过失,应酬宾客,讨论问题,消除祝患,解决纠纷。”   “权土三人,主要任务是筹划奇谋诡计,设计常人想不到的妙法,以便根据形势变化采取各种对策。 

 “耳目七人,主要任务是谋划敌我间的人员往来,通过听和看,收揽四方有识之士,以观察天下形势和敌军中的情况。”   “武臣五人,主要负责对外显示权势,激励全军奋勇作战,使全军将士能冒着艰险去攻击敌人的精锐而无所畏惧。”   “羽翼四人,主要负责对外宣扬将帅的声誉,使我威震远方,震动四邻,以削弱敌人的军心。”

  “游士八人,主管查明敌国奸细,探知敌国变乱,操纵敌国人心,观察敌国意图,以进行间谍活动。”

  “术士二人,主管使用诡诈,假托鬼神,瓦解敌军斗志。

  “方士二人,主管各种药物、治疗创伤、医治疾病。  “核算二人,主要任务是核算全军的营房、粮食和财物的数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132

回帖

1482

积分

三级士官

积分
148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兵道

  武王问太公:“用兵的原则怎样?”

  太公答:“用兵的原则可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一’了,所谓‘一’就是指挥要统一,行动要统一,兵力要集中。黄帝说过:”只要能统一指挥的,就能进入微妙的境地,甚而达到神妙莫测的程度。‘专一这一原则的运用,在于掌握有利战机,造成有利态势,而成功就在于君主授之以权,使将帅能够独断专得,伺机取胜。所以,圣明的君主常把兵称作凶器,只有不得已时才使用。“”当今商纣王只知道他的国家还存在,而不知道它已面临危亡;只知道纵情享乐,而不知道他已面临祸殃。国家能否长存,在于能否居安思危;君主能否长乐,在于能否乐不忘忧。现在你已思虑到存亡的根本问题,还忧虑什么枝节问题呢?

     武王问:“两军相遇,对方不能攻过来,我方亦不能攻过去,因为各设有坚固的防御,谁也不敢率先发动进攻。我打算袭击对方,但并没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应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必须运用谋略,用计取胜,故意使我军外面假装混乱,而内部定要严整;使外面假装粮食缺乏,而实际给养充足;使士卒表面上假装疲惫,而实际上精锐。军队或合或离(假装没有节制),或聚或散(假装没有纪律),都是隐匿计谋,秘密企国,高筑壁垒,埋伏精锐。士卒要寂静无声,使敌人不知道我军的部署,以便声东击西。”

  武王又问:“敌人若已知我军情况,通晓我方谋略,应当怎么办呢?”

  太公说:“作战取胜的方法,在于周密地侦察敌人暴露出来的机密,乘有利形势迅速猛烈地袭击其没有防备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132

回帖

1482

积分

三级士官

积分
148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军势

  武王问太公:“进攻敌人,应当采用什么方法?”

  太公答:“作战态势应根据敌人的行动而不断变化,应变须根据作战双方的阵势,‘奇正’(古代兵法术语)运用则应根据将帅智谋的深浅而变化无穷,所以重要的事,不可以说出来;用兵的谋略,不可以谈论。为重要的人服务,不要在言谈中露出来;用兵的计谋,在于神秘莫测,不可拘守一定的成见。忽然而去,忽然而来,能独断专行而不受牵制,这是用兵制胜的要诀。一般作战,敌人探听到我军兴兵,就要研究应付的策略;敌人发现了我军,就要设法破坏我军行动;敌人了解了我军企图,必然要被敌人困扰;敌人摸清了我军规律,必然要为敌人所危害。所以善于指导战争的人,不等敌人出兵就将其歼灭;善于消除战息的人,能够防止战祸于未发生之前:善于打胜仗的人,能够取胜于战争发生之前;最高明的作战指导,是未等战争发生就将敌人消灭。所以与敌人争胜于白刃之前的,不可称之为良将;设置防御于失败之后的,不可称之为上智;智慧与众人相同的,不可称为一国良师;技艺与众人相同的,不可称为一国良工。用兵最重要的是所攻必克,作战最重要的是保守机密,行动最重要的是出敌不意,计谋最重要的是不被识破。凡是未战而先胜的,都是先示弱于敌,而后进战,这样可以事半而功倍。”

  “圣人观察天地的变化,虽无法探究它的终极,但按阴阳的循环,可知节侯的推移。当天地岁时的盈缩成为常规,就可知万物的生死,这是因为天地的运行已成为定则。”

  “所以说,没看清形势就仓促接战,兵力虽多,也免不了要失败。

  善于用兵的人,不为某些现象所干扰;一旦捕捉到有利战机,就立即出兵;没有取胜的把握,就坚决停止。常言说,无所恐惧,无所犹豫,用兵的害处,犹豫最大。军队的灾祸,莫过于狐疑。善于打仗的人,看到有利的情况决不放过,遇到有利的战机决不迟疑,因为失去有利条件和错过有利时机而动,反而会使自己受害。因此,明智的将帅抓住战机就不放过,机智的指挥者,一经决定就不犹豫。这样,军队行动起来,才能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开进时如受惊之马,战斗时勇猛碍像发狂,阻挡者被击溃,接近者遭伤亡,如此勇猛,谁还能抵挡得住呢?

  “将帅用兵,用不声不响又胸有成竹的叫做‘神’,情况尚未明朗而能看出端倪的叫做‘明’;所以懂得神明的道理,作战就没有势均力敌的对手,而前就没有敢于抵抗的敌国了。”

  武王说:“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132

回帖

1482

积分

三级士官

积分
148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军略

  武王问太公:“如果率兵深入诸侯国境内,遇到深溪、大谷和难以通过的河流,我军还没有渡完,天又忽降暴雨,洪水到来,后面的军队被水隔断,既没有准备船只、桥梁,又找不到堵水用的干草。我想使全军全部渡过,不致迟延,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凡统率军队兵众的将帅,如果思虑不缜密,器械不准备,士卒不熟练,那么就不能成为王者的军队。凡全军有大事,必须在事前训练士兵使用各种器械。如攻城围邑就用‘临车’、‘冲车’(这二者都为兵车);观察城内就用‘云梯’、‘飞楼’;全军进或止,就用‘武冲’、‘大橹’在前后掩护;断绝交通,遮断街道,就用勇武之士和强弩控制两侧;设置营垒就用‘天罗’、‘武落’(二者都为古代设营用具)、‘行马’、‘蒺藜’;白天可登上‘云梯’向远处了望,竖五色旗帜迷惑敌人;夜间就设置很多‘云火’,并击‘雷鼓’(古时祭天用的鼓,此力军用鼓),鼓‘鼙’(一种军用小鼓)、摇大‘铎’(铃),吹鸣笳(古代乐器的一种),为的是扰乱敌人;越过沟、堑,就用‘飞桥’、‘转关’、‘辘轳’、(带齿轮的用具)等各种器具;波过大河,就用‘天潢’、‘飞江’;逆流而上,就用‘浮海’、‘绝江’(二者都为渡河器具)、长索等。如果军队应用的器材都具备了,主将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132

回帖

1482

积分

三级士官

积分
148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境

  武王问太公:“我和敌人在边境线上互相对峙,敌人可以来进攻我,我也可以对敌人发起进攻,彼此的阵势都很坚固,谁也不敢首先采取行动。

  我想去袭击敌人,但又顾虑敌人也来袭击我。这样情况应该如问处置?“

  太公答:“可将全军分为前、中、后三部分。令前军占领阵地,沟挖深,垒加空,竖旗帜,击鼙鼓,远善防御设施而下出击;令我后军多积粮食,不让敌人了解我作战意图。然后派遣精锐部队偷袭敌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敌人不了解我军情况,就不敢前来进攻武王问:”假如敌人已经侦察到我军情况,搞清了我军谋略,我军一有行动,敌人就明白我军的企图,派精锐部队埋伏在林深草密之处,在险要拦阻我军,或袭击我军于不利的地域,这时,应如何处置呢?

  太公答:“可令我前军每天向敌人挑战,使敌人疲劳;令我老弱士兵,拖着树枝跑扬起尘土,一面来来回回击鼓喧哗;或出现在敌人左方,或出现在敌人右方,但不要进至距离敌人一百步以内的地段。在我不断骚扰下,敌人的将帅必定疲于应付,敌人的士卒必定惊恐。这样一来,敌人就不敢进犯。我军不停地骚扰,或袭击它内部,或袭击它外围,然后,全军迅猛投入战斗,敌人是一定会被打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132

回帖

1482

积分

三级士官

积分
148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4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动静

  武王问太公:“如果率兵深入到诸侯国境内,敌我势均力敌,双方在军阵内彼此观望,兵力众寡强弱相等,谁也不敢首先采取行动。在这种情况下,我要想使敌人将帅恐惧,士气低落,队伍不安定,后阵士卒想逃跑,而前阵士卒有后顾之虑,然后再擂鼓呐喊追逐敌人,敌人于是溃逃,请问该怎么做呢?”

  太公答:“处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可派出一部分兵力秘密进至离敌十里的地方埋伏两旁;战车、骑兵开到离敌百里的地方,在敌阵前后迂回,并且多竖旗帜,多加金鼓,战斗发起时,擂鼓呐喊,各军同时进攻,这样敌军将帅必然恐惧,士兵必然惊慌害怕,各部互不救授,官兵不相照顾,这样敌军必定会被打败。”

  武王问:“如果敌方地势不便我军在其两旁设伏,战车、骑兵又难以迂回敌阵前后,同时敌人也察觉到我的意图并有所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士气沮丧,将帅必存恐惧,就是决意要与敌人一战,也不见得能取胜,这时应如何处置?”

  太公答:“大王所问的真是够精妙深奥啊!我军处在这种情况,可在交战前五天,先向远处派遣侦探,观察敌人动静,弄清敌人前来的时间和道路,并在险要的地方预设埋伏避开簇人。这时我军务将旗帜散开,将队伍间的距离加长并以与敌人相当的兵力向敌进击。刚一交战,就赶快撤迟,听到鸣金也不要停止,当后退越过我设伏处三里路的地方再行不击,这时伏兵乘机而起,或向敌两侧突击,或抄袭敌前后,只要我军迅猛作战,敌人没有不败逃的。”

  武王说:“你说得很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主题

684

回帖

1035

积分

版主

积分
1035
发表于 2008-9-15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鹅MM
太长了,可以成一本书了。
何不打一个包,好一口气看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132

回帖

1482

积分

三级士官

积分
148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5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5# 捕头 的帖子

呵呵……一口气读完就达不到最佳效果了。:tongue:

再说了一次看太多了也记不住啊:handshak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邓州社区论坛

GMT+8, 2025-2-6 12:53 , Processed in 0.07099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