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31|回复: 1

邓州民间礼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0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礼仪--婚礼


20世纪90年代已来,婚礼变化基本不大,大多仍是男方以车或其他机动车到女家迎娶,伴有唢呐助兴,新娘迎娶到家时要燃放鞭炮。有所变化的是,过去迎娶新娘常用的牛拉大车、自行车、四轮拖拉机等传统机具逐渐被豪华的小轿车所代替,农村轿车出租业出因此日渐红火。结婚当日,男方的亲朋好友要来送礼喝喜酒,礼金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另有少数旅行结婚的,即办完登记手续后,不再举行仪式,夫妇2人外出到旅游胜地观光旅游,欢渡蜜月,婚礼在旅行中进行。90年代中后期,倡导文明新风,部分青年男女选择了在“五一”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举行集体婚礼。城镇开始出现婚庆中心、礼仪公司,专门为结婚者提供扎彩车、派司仪、跟踪录像等服务。



礼仪--寿诞


生日习俗仍然以吃面条象征长寿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孩过生日时兴点生日蜡烛、吃生日蛋糕、唱生日歌。儿童周岁、12岁生日比较隆重。50岁以上老年人生日称寿,一般不到60岁不庆寿,60岁为大寿,80岁为高寿。做寿之日,大摆宴席,老人先入席上座,儿女们各自献寿礼、寿衣,其他亲朋向老人献上寿礼,向老人祝酒、叩拜、问安、乐队吹打不停,全家欢聚,共祝老人长寿百岁,福寿康宁。

爱春天的绿色,爱夏天的火热,爱秋天的丰硕,爱冬天的沉默,爱邓州我可爱的家乡!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礼仪--丧葬


20世纪90年代,丧葬习俗变化不大。汉族人死后,亡者儿女需穿重孝,要戴孝帽、穿孝衣、张孝鞋。乡邻亲朋闻丧,要陆续前往吊唁,吊唁或带纸、炮,或送礼金,也有送挽幛的。亡者安葬后,一七至四七逢七这天,多是孙男弟女到坟上烧纸摆拱,五七这天最为隆重,丧主家要盛宴款待烧纸客,以庆贺死者得安。一周年亲五七之后第一个大祭,届日,亲朋故旧仍要到坟上烧纸上供祭奠亡魂,至三周年祭奠仍较重视。回民死后,脱去身上衣服,放在停尸床上或木板上,用棉絮蘸水擦洗周身,男者男擦,女者女擦,洗净揩干,盖上克凡布。包毕放在公用的木匣体放上偏台,放好挡上洞穴门。孝子先封三锨土,阿訇开始念《古兰经》,直至封好为止。回族丧葬崇尚节俭,不用棺材,子女不穿孝服,不招待送殡客人。2000年,实行殡葬改革,规定在全市范围内,除规定的10个少数民族外,所有国家干部、职工、城乡居民、农民亡故后,都必须实行火化,严禁偷埋土葬。
2003年3月20日,市政府颁布了《邓州市殡葬管理若干规定》,规定在全市范围内,除规定的10个少数民族外,所有国家干部、职工、城乡居民、农民亡故后,都必须实行火化,严禁偷埋土葬。村(居)民亡故遗体火化后,骨灰葬入本村(居)委会公益性骨灰公墓,城区干部、职工亡故遗体火化后,骨灰存在市殡仪馆骨灰堂,或市经营性骨灰公墓,破旧立新,丧葬礼仪从简,封建迷信做法多已废除。干部职工家庭,逢丧事多戴黑纱,佩白花,开追悼会,送花圈。
爱春天的绿色,爱夏天的火热,爱秋天的丰硕,爱冬天的沉默,爱邓州我可爱的家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邓州社区论坛

GMT+8, 2025-4-19 11:25 , Processed in 0.31198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