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00|回复: 0

有关核辐射的扫盲的常识

[复制链接]

38

主题

0

回帖

38

积分

上等兵

积分
38
发表于 2011-5-2 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大家一听到“核辐射”都很恐慌吧?你对核辐射又了解多少呢?除了核辐射带来的心理恐惧之外,我们更应该提醒自己多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因为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今天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有关核辐射的知识。
有关核辐射的扫盲常识
有关核辐射的扫盲常识

什么是核辐射?

无色无味无声,可引发造血功能障碍

核辐射,或通常称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的危害令人害怕的一点在于,它无色无味,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不过辐射却可用仪器来探测和量度。

短时间内大剂量电离辐射引起的放射性损伤,称急性放射病。较长时间超过允许剂量的辐射损伤,称慢性放射病。此病常见于接受过量射线的工作人员、公众及核武器爆炸的罹难者,主要引发造血功能障碍、内脏出血、组织坏死、感染及恶性变等。

核事故的辐射对人威胁最大的就是导致人群中白血病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的增加。专家说,遭遇(一定剂量的)核辐射,最先的变化是血象,一般情况下白细胞会明显减少,严重时,会患上白血病;另外一种危害是造成甲状腺癌的发生。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数以千计的青少年因遭受核辐射患甲状腺癌。根据日本检测到的数据,核电站爆炸后最初检测到的核辐射量为每小时1015微西弗。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18871-2002中的规定,普通公众一年内能够接受的最高的核辐射量就是1000微西弗(1000微西弗=1毫西弗)。

污染物传播途径是什么?

随风飘散,口罩可阻留80%放射性微尘

核电站事故的后果主要是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生活环境中,会产生带有高放射性的气体与尘埃,可以随风飘散,并随降雨落到地面,再产生次生核污染。为防止放射性微尘的吸入,首先应避免扬尘使近地面空气再度污染,如人员步行、车辆行驶或土工作业时,均应注意尽量减少扬尘。确实难以避免时则可采取加大车距、改变通过路线等方法避开多尘的地点,适当浇湿地面也可减少扬尘。对于放射性微尘,通常利用口罩就可以有较满意的效果,其阻留放射性微尘的效果可达 80%~90%,但是应正确佩戴口罩,防止侧漏。
若身处放射性区域,进入室内后可将外套外裤集中放置,然后使用清洁水源冲洗身体。冲洗法可去除核沾染物,当然必须保证冲洗水源没被污染。勤洗手,避免内照射也是关键。

根据媒体报道,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会商分析认为:日本中北部在中低层大气中风向由西南风转西北风;高空大气以偏西风为主。15日至17日,日本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影响区域为日本中部、北部及其以东的北太平洋区域。

如何防范核辐射?

辐射区居民应迅速隐蔽

自然界存在三种射线:阿尔法、贝塔、伽马射线。人类接受的辐射有两个途径:内照射和外照射。阿尔法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会造成损伤,这就是内照射;伽马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贝塔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

一旦发生核辐射事故怎么办?首先消除事故的源泉,防止事故进一步蔓延和扩大,立即撤离有关工作人员。遇到强辐射源时,则应首先组织附近人员立即退出现场。

核辐射事故发生时,处在辐射区的居民,最先是隐蔽。当判断有放射性污染物散布事件发生时,应尽量往风向的上风侧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对疑有放射性核素经呼吸道吸入的人员,应用棉签拭去鼻腔内的污染物,剪去鼻毛,向鼻咽部喷血管收缩剂,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鼻腔和咽喉部等;对疑有放射性核素经消化道污染的人员,应尽可能在暴露后1小时内采取催吐等措施防止放射性核素吸收入血。

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时,应关闭门窗和通风设备,获取尽可能多的、而且是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通过电视、广播、电话等保持与当地的沟通。根据当地的安排,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邓州社区论坛

GMT+8, 2025-2-5 23:03 , Processed in 0.06256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