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85|回复: 0

《让子弹飞》有点鲁迅小说的味道,处处有所指……

[复制链接]

79

主题

115

回帖

192

积分

一级士官

积分
192
发表于 2011-11-14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机车男孩 于 2011-11-14 11:49 编辑

    《让子弹飞》有点鲁迅小说的味道,处处有所指……

你看懂了吗?真的看懂了吗?反正国家审片的那帮人是没看懂的,看懂了就不会让它上映的
笑完了之后,看一下别人的影评

转自http://club.pchome.net/thread_16_2000000_6006304_1__.html
首尾之间几乎是严丝合缝的呼应
  
  
  开头是什么?
  
  是一群骏马拉动的火车,奇诡的是这个火车也有蒸汽,再仔细一看这个蒸汽居然是中国特色的火锅冒出来的,这个火车上载的是代表腐败同欺骗的马县长同他的唐师爷
  伴随的音乐是送别
  
  结尾是什么?
  
  仍旧是一群骏马拉动的火车,只不过火车上的人换成了俄城革命胜利后张牧之的手下了
  伴随的音乐还是送别
  
  那这个骏马拉动的火车象征着是什么
  9匹马代表9部委,马拉的列车,那是一辆马列的车
  
  火车本来是现代工业化的象征,驱动力应该是蒸汽机或内燃机
  
  但现在却变成了用原始的马来拉动
  
  当然我们知道在中国这种荒诞的事情确实曾经发生过,但即便那个时代的中国蒸汽机车的火车也完全存在,而且更普遍(用马拉火车在轨道上跑,这在现实中操作性都很难)
  那姜文为什么在电影中用特意把这一幕放大强调呢
  
  其用意显然就是寓意中国有许多东西,外在的形式是新的,但内在的驱动力却仍旧是旧的
  
  而一头一尾的寓意还有区别
  
  在开头是寓意旧中国,虽然了帝制,建立了民国,但内在的驱动仍旧是满清遗留的那一套
  
  
  而结尾的寓意是虽然革命胜利了,建立了社会主义,但最后驱动力却仍旧是旧的资本主义的一套东西
  
  张牧之代表不为钱不为女人,只为公平的比较理想主义,而且深通斗争策略的铁腕革命者(为了革命成功,借用了多少还算无辜的黄四郎的替身的人头)
  
  那结尾他手下的老三等为什么要离开他呢?而只留下张牧之落寞孤单的身影呢?
  
  电影中说得很清楚,因为跟着张牧之不轻松
  
  而当张牧之的手下登上马拉动的火车的时候,实际上意味着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循环,张牧之的手下实际上又变成了新一代的马县长之类的腐败角色
  
  结尾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呢?
  
  浦东代表上海,这只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的事情了
  
  在二十年代,浦东绝对不可能同上海搞混的
  
  所以这里浦东实际上是代表邓的路线
  
  也就是指邓背离了毛的路线了,选择了一条更轻松的路线
  
  这条路线,仍旧是马拉动火车,形式上说是社会主义的,但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
  
  而片子非常醒目的一句话“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应该是暗讽邓说的“改革的步子应该再大一点”
  
  另外片中有一段很突兀的情节,就是一个明明三十多的男人偏偏楞说是马县长八岁多的儿子,而且说得振振有词
  
  这应该也是有所指的,真正的用意应该是讽刺明明实行的是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旧的资本主义制度,却硬要宣传是什么新的改革创举,硬要说成是新生的制度
  
  另外片中的花姐应该是象征人民或小资产阶级,一开始被革命所鼓动,主动要加入麻匪(马列主义的匪),但最后却还是选择了轻松的道路
  
  同老三(第三代?)一起登上了马拉动的火车,朝浦东(资本主义)
  而去
  
  
  另外片中葛优扮演的师爷说他本来要去康城,但后来碰上了张牧之,所以改去俄城
  但其实康城就是俄城
  康城代表是最终目标(Communism)共产主义
  鹅城代表现实,充满污秽、血腥、欺骗、投机,要经历种种困难加以克服的社会主义革命(就象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的俄罗斯一样)
  
  两颗地雷,第一颗地雷是帝制,建立资本主义共同国的辛亥革命
  
  第二颗地雷则是象征社会主义革命
  让子弹飞,是部启蒙革命的片子
  
  现在的人,已经不知道革命为何物了,
  
  现在的人,没有精神信仰,除了钱,还是钱,有钱了,就象非诚2里的秦奋,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姜文拍电影,也图个被认同。他的四部风格各异的电影,都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每一个片中的“我”,包括夏雨演的,都是他内心的部分投射。其前三部电影表现出来的选本、选角的眼光,节奏、镜头的把握,讲故事谈思想的水平等硬实力,在吾等小青年心中已然封神入圣。但姜文不满足,他追求更广阔的认同。《鬼来》被禁,《太阳》票房不佳,这些不认同的声音在姜文心里絮絮叨叨挥之不去。

   两年多后,姜文射出来的,是经过精心构化,寻求破局的子弹。他的野心是得到同行,大众,小青年,大神和官府共同的认同。一言以蔽之:

   我姜文,“站着”也能把钱赚了。

   我从没见过国产导演有如此之大的野心,这野心听起来又如此的不可实现。同行是冤家,小青年想脱离大众,大神要高于小青年。 最重要的是,官府认同的,小青年和大神就不认同。大众同行还算容易同时取悦。但小青年,大神和官府这三群,在态度上冰炭不容。

   现实正是如此,在官府放行,喉舌大赞之后,电影自身素质迅速赢得了同行和大众的青睐。 广大小装青年们在短暂的观望后,看到宁财神同学的一句“姜文王朝来了!”后立即拜倒投诚。罗永浩,今何在等大神迫不及待地跟跳出来,“日,评价这么高,不至于吧。(这电影没啥思想啊)”,“下次拍个更有追求的电影”,“你们到底为什么激动啊”。 更极端一些的人开始咒骂,“姜文背叛了我们背叛了理想,腐化了拜金了追求票房了”。“站着,也能挣钱”这种事在他们眼里是没门的。 “你媚俗了大众,让大家都看的懂,你就已经跪下了。”“你媚俗了官府,不玩政治讽刺了,你就已经跪下了!”。

   连我这个不合群的小装青年,看完后也充满了疑惑。前两小时被导演带着高速狂飙,爽透了,结尾的节奏变化却让我无所适从。张麻子打倒了黄四郎, 最后却一无所得,兄弟女人也离他远去。他骑着白马缓缓离去的场景让我十分落寞。虽然最后的那场“起义”倾向危险…但这就是姜文电影里想说的么?

   子弹呼啸而来,透体而过,我却没一点感觉,好像没打中一样。搞的我连影评都不想写了。

   姜文说:“让子弹飞一会儿”。

  电影的开头,张麻子对着白马开了一枪,这枪瞄准绳结,打中却不打断。白马继续跑,绳索已不能吃力。让“子弹飞了一会”,绳索终于断裂,白马才四散跑开。电影的结尾,姜文对我开了一枪。 白马在我脑中奔驰一夜一天,绳索终于断裂, 我才舒服了。

   如果你看见了那思绪拖出来的暗线,就会明白宁财神说错了。“姜文的王朝,永远不会到来”

   影评这么多,吐槽点最多的就是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了。这个地主恶霸,说单词,玩“介错”,还总要拽拽文,钱也多的离谱。这些特质可笑,不必要,也不合理。 但揭开暗线的线索,就在于这些“不合理”。 影片的暗线,几乎都巧妙得埋在笑料之下。

  《让子弹飞》其实是对革命后如何建设一个公平社会问题的思考。张麻子和黄四郎都参加过辛亥革命,但革命后,一个坚持革命理想——公平,成了强盗;一个当起了老爷,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怎么办?张麻子下山,高举公平大旗,革了曾经的革命者黄四郎的命。

  革命者革命后会变成官僚、老爷,丧失革命理想,成为反革命。这是历史。如何防止这种情况呢?如何坚持革命理想,巩固革命成果呢?姜文有自己的看法。

  影片结尾,兄弟们要去浦东,姜文双手拿枪,一枪指着自己,一枪指向别人——这像很多人已经指出的,这是要诛心:别人违背革命理想,自然要跳出来反对、干掉;自己违背也不行。这就像毛主席说的:如果党不为人民服务了,我就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推翻党。那背后的意思就是说:只有人人始终坚持革命理想,才能最终巩固革命成果,从而也结束这“革命——反革命——反反革命……”的无穷怪圈,这其实就是毛主席的文革目标。

  而去浦东,可以理解成经济建设,也可像有些评论所说,是去捞钱。经济建设的过程伴随着捞钱。建设中有魄力、大胆肯干的干部,也是腐败较为严重的干部。

  所以,在影片中,姜文其实给出巩固革命成果、建设公平社会的两个选择:思想革命和经济建设。而姜文自己显然倾向于前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邓州社区论坛

GMT+8, 2025-2-6 01:04 , Processed in 0.08918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