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要放假了,爸爸对儿子浩然说:“学校放假后,我要把你送到爷爷家住一个月。到了爷爷家,要懂事、听话,听见了吗? ”
听了爸爸的话,浩然很吃惊,然后大声反对:“我不去爷爷那儿,我和班上同学约好要一起去夏令营,我不想去爷爷家。”
“不去不行,这个月爸爸妈妈都很忙,没有时间照顾你! ” 爸爸有点生气了。
“我会自己照顾自己!”浩然认真地对爸爸说。
“你怎么照顾自己?饭都不会做,我们怎么放心呀?听爸爸的话,去爷爷家,就这样决定吧!”爸爸生气地说。
“你们从不征求我的意见,凭什么总是听你们的?”浩然委屈地说。
“大人决定的亊,还要问你小孩同不同意,你懂什么?爸爸妈妈没时间管你,又不能把你一人扔在家里,只有把你送到爷爷家去。”爸爸没好气地对浩然吼道。
最后,浩然还是被爸爸送回了老家。但是,从那时起,浩然开始恨他的爸爸妈妈,与父母产生了隔阂。
当孩子与父母产生冲突的时候,浩然的父亲选择用自己的权威压住了浩然,从表面上来看,浩然好像屈服于父亲的权威了,但是,浩然的心里反而对父亲充满了仇恨。
父母与孩子为什么难沟通?经常听一些父母说,现在的孩子真是不懂事,你跟他说话,他爱理不理。也有些父母经常抱怨与孩子沟通太难,这其实都是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积极正向的沟通。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不愿与父母交流、沟通呢?
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父母不善于倾听孩子说话。
有些父母与孩子交谈时,只注重说服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而不注意听孩子怎么说。这样,父母当然听不到孩子的心里话,也无法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也就失去了与父母沟通的愿望,最后使亲子之间的沟通变得困难。
二是父母不讲究平行对话的艺术。
父母与孩子沟通,需要互换角色。在生活中,有些父母常靠斥责来督促孩子认同自己的意见,这样,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中声称“这是为了你好”,但是,孩子却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与善意,使孩子与父母有了沟通障碍。
三是父母总想当孩子生活中的裁判。
孩子常对父母的一厢情愿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希望父母帮他们出主意,教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可是,父母却喜欢代替孩子处理各种问题。于是,孩子干脆隐瞒父母,不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
四是父母缺乏耐心。
有些父母在与孩子谈论问题时过于急躁,缺乏耐心,当孩子表现不满或者反对时,不能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解释,争取孩子的理解,而是强制孩子服从,致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反感。
正是基于以上不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原因,父母与孩子之间经常会产生各种冲突。父母要想使亲子关系变得融洽,避免与孩子产生冲突,就要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尤其在冲突产生时,一定要坐下来沟通,认真地解决沟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亲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扫清障碍。 |
|